一家在中国有八成产能的半导体公司,被荷兰强行冻结资金还换掉了中方高管,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忍?前阵子安世半导体的遭遇,让不少人看得心里窝火。不过中国这次也不含糊,直接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向荷兰出口关键零部件,这一招下去,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感受到了震动。
这场较量可不是简单的企业纠纷那么简单。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车规级功率器件这块儿,那是真有两把刷子,全球不少车企都指望着它的产品。现在中国这边一断供,连锁反应来得比想象中还快。荷兰那边的工厂没了中国送来的部件,基本就成了摆设,几千号员工上班也没活儿干,只能干瞪眼。
说起来这招够狠的。你想啊,安世荷兰虽然名义上是总部,但生产能力全靠中国这边支撑。闻泰科技的老板之前就说过,八成产能都在国内,现在中国这边不给货了,荷兰那边就算设备再先进,没有原材料和半成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下子,荷兰公司基本就变成了空架子,原本还想着控制安世的如意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事儿对安世中国自己也有影响。毕竟有些高端产品和技术还得在荷兰那边完成,现在两边卡住了,就会出现产品交不了货的情况。国内外那些等着拿货的客户,肯定要找上门来要说法,甚至提出索赔。这种局面对谁都不是好事,可有些时候,不是你想和气就能和气的。
更麻烦的是那些汽车厂家。安世的产品在市场上占的份额可不小,现在突然面临断供风险,想找个替代品可没那么容易。这玩意儿不是菜市场买菜,今天这家没货就换那家,半导体器件涉及到整个系统的匹配和认证,换一家供应商得折腾多久?国内那些新能源车企这回算是看明白了,把鸡蛋都放在欧美的篮子里,人家说不给就不给,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这次的事情,对国产替代其实是个推动。以前有些企业觉得欧美的技术成熟、供应稳定,懒得费劲去搞自主研发。现在好了,荷兰这么一搞,大家都清醒了——靠别人靠不住,关键时刻还得自己有本事。安世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赶紧把荷兰那边掌握的技术补上,争取实现百分百国产化。这条路不好走,可必须得走。
要说最难受的,还得是那些国外车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供应链,现在又得重新找人、重新认证、重新磨合,这一套流程下来,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得往上翻。更要命的是,失去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他们的生产成本肯定要涨,最后这笔账还得消费者买单。你说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有人说这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我看啊,这更像是“刮骨疗毒”。短期内是疼,可不把这个毒瘤割掉,以后麻烦更大。美国和它那些小兄弟,对中国科技企业是步步紧逼,从华为到中兴,再到现在的安世,哪次手软过?荷兰这次能这么不讲规矩,说冻结就冻结,说换人就换人,已经说明这场技术战和贸易战,已经打到白热化了。
现在还有些企业抱着幻想,觉得低个头、认个错,或许能过关。醒醒吧,这年头谁跟你讲情面?如果安世中国还继续给荷兰那边送货,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人家占据了供应链的关键位置,回头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你就怎么拿捏你?这个教训必须得记住。
你看看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就明白了。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国产路线,技术也好、生产也好,全都放在国内,现在才有了在全球说话的分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为啥能在国际市场上吃得开?就是因为核心东西都在自己手里,不受制于人。
荷兰这次跳得这么欢,说白了就是给美国当马前卒。如果现在不敲打一下,那些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以后都得提心吊胆过日子。说不准哪天就来这么一出,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厂子,一夜之间就不是你的了。这种事情必须得有个说法,不然以后谁还敢往外投资?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刚发出反制消息,荷兰经济事务部就赶紧跳出来解释,说这事儿跟美国没关系,纯属时间上的巧合。这话你信吗?反正我是不太信。不过这也说明荷兰人心里慌了,知道事情闹大了,想找个台阶下。人家也不傻,ASML那些高端光刻机,可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真要较起真来,吃亏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对安世荷兰的反制,很可能只是个开始。中国这些年在半导体、稀土、新能源等领域积累了不少家底,真要打起来,牌多着呢。这次的事情也给所有中国企业提了个醒:走出去是好事,可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必须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指望别人施舍,永远都是被动挨打的份儿。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谁也不好受,可总得有人先迈出这一步。与其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如主动出击,把主动权抓回来。这个过程肯定会痛,可长痛不如短痛。等到技术完全自主了,产业链完全国产化了,到那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这场风波最终会怎么收场,现在还不好说。荷兰会不会服软,美国还会不会继续搞事,都得接着看。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企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摆布了。该亮剑的时候就得亮剑,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站稳脚跟。
你觉得这次的反制手段够不够狠?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