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辆,理想7月的成绩单一出来,感觉就像高考查分,明明信誓旦旦“稳进一本”,结果分数线一出来,字都看花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愕,朋友圈、车友群里全炸开锅。有人把数据截图转发到家族群,配图表情包都能做成一面墙了。去年这个时候,理想还在朋友圈里晒“月销5万,新能源SUV扛把子”,今年直接缩水成“意难平”。赛道变了,理想的剧本也跟着乱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新能源市场和打王者荣耀差不多,昨天你还在高地浪,今天风头一转,队友全掉线。理想去年真是运气和实力都沾了,L系列一上市就成了网红,增程式的设定像是专为中国家庭定制,家里有娃有老有出远门焦虑的,全都被圈粉。那时候理想的宣传像极了鸡汤文,什么“没有续航焦虑,科技呵护家人”,谁不心动?可现在新能源圈的风,比北方的秋风还要凉,吹得人直哆嗦。
i8那一脚,踢在了棉花上。38.8万的定价,放在去年或许还能撑场子,今年看着就像穿皮夹克进澡堂,热得尴尬。朋友买车前问我:“i8到底值不值?”我笑着摇头,说现在选车像选对象,好看不够,得实用还不能太贵。纯电i6、L6的横空出世,也没能彻底收割“价格敏感型”用户。理想自己的增程和纯电打起了擂台,场面一度比世界杯还热闹。左手是老用户的情怀,右手是新用户的钱包,理想自己都快分裂了。
说到行业,别看新能源风头正劲,内卷才是真正的主旋律。比亚迪、华为智选、极氪,小鹏,大家都在拼价格、拼创新、拼补贴,哪家不是一天一个新花样?有时候看车市数据,真怀疑是不是大数据也会心累。理想原本靠服务和品牌调性稳住一波铁粉,转眼就被同级别新车抢了戏份。你说用户忠诚?说白了,车这东西,谁用得好、用得爽,谁就是“真爱”。
理想的这波下滑,表面看像偶发,其实早有伏笔。新能源赛道里,技术和需求的变化,比天上的云还善变。增程式曾是一剂安神药,后来纯电续航、补能网络、智能驾驶都起来了,大家的胃口也被养刁了。市场教育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活计,可惜理想还没调整完节奏,对手们已经换了套打法。i8的定价还在打情怀牌,纯电i6、L6又主打“性价比”,理想想两头通吃,结果有点像双打里自己给自己下绊。
有些细节特别真实。你去4S店看,销售小哥眉头紧锁,嘴上还在说“这批车配置高、体验好”,但动作却不自觉地慢下来。车友群里,有人晒出了纯电i6的提车照片,配文却是“再也不做价格‘冤大头’”,一语道尽了当下消费者的精明。你要说理想没有粉丝基础,那也是骗人,毕竟服务、口碑、线下体验这些硬实力,放在整个行业里还是拿得出手的。可问题是,护城河这玩意儿,新能源领域里就是一阵风,谁都不能保证下一秒不被填平。
讨论理想的时候,很难不提比亚迪。人家今年的节奏堪比梅西在美洲杯的那种顺滑,剪刀脚一抬,进球就有。比亚迪的DM-i和刀片电池把价格拉得又低又狠,理想这边还在纠结“增程还是纯电”,球已经被人踢进自家门了。行业内卷,没点硬货,场面真撑不住。说实话,纯电i6、L6定位还算灵巧,价格下探到20多万,多少还是对市场有点诚意。关键是,用户买账吗?这才是SEO关键词“理想汽车销量”背后的灵魂拷问。
理想的尴尬,多少有点像体育明星突然状态下滑。想当年,姚明一站上NBA,全场欢呼,后来一伤病,巅峰不再。新能源行业也是这样,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升级的挑战。理想要想翻盘,得靠技术、靠产品、靠用户体验,光靠品牌情怀、营销炒作,早都不够用了。
车市的江湖,表面上风平浪静,私底下全是明争暗斗。理想这回被拉下马,未必是坏事。谁还没被现实锤过两下?关键在于怎么调整心态、升级打法。智能驾驶、服务体验、交互生态,这些才是下一阶段的“王炸”。理想如果能沉下心做产品,别老想着用“高端”吓唬人,或许还有机会在下一个风口“起飞”。要不然,哪怕砸再多广告,也难保不被下一波新势力拍在沙滩上。
说到底,市场的“脸色”比渣男还难猜。你以为自己是主角,回头一看,其实只是背景板。理想汽车7月交付量“滑铁卢”,到底是周期性小感冒,还是行业洗牌的信号?你打算换车时会不会再考虑理想?评论区见,聊聊你心里的理想——到底还剩几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