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老张逛新能源展,一辆号称裸车18万的纯电SUV引起了我的注意。说实话,18万价格听着诱人,但现场听销售说续航400公里,快充80%要40分钟,我心里就打了个问号。
为什么?先讲讲我心里的天平。18万这个价,说它是各家主攻的入门级市场没错,实际能拿下的增配和实际驾驶感远比面子数字要复杂。比如同价位的燃油车,18万可以买到不错的1.5T车型,油耗平均6.5L/100km,保养成本低。新能源车,虽然电费便宜,但少不了电池衰减带来的后期换电池成本(这块我后面说说)。
聊到电池,供应链我有点私货。电池就像饭桌上的主菜,忽视它,整盘菜就不香。国内的动力电池供应链寨主几家寡头,价格其实挺坚挺,你想高配续航,价格撑起来很正常。我跟维修师傅嘟囔,电动车用个两三年,锂电池的容积掉个5%到10%算是正常,但出厂就有限制,要是这续航数据一开始吹得特别好,实际用起来掉电快,消费者真心不服气。维修工说:电池这东西,翻新也得花点功夫,成本不低。我估算纯电SUV的电池大概占了车价的30%~40%吧(数据样本少,仅估测)。
回头看内饰,同档18万左右的燃油SUV差不多能配个9寸多媒体屏+皮质座椅,新能源这边嘛,有模仿感说不上。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哪怕同一家车企,同一平台车型,电动车版和燃油版内饰做工有明显区别,电动车为了节约成本和布局电池拼装,内饰改动很大,天窗少,隔音差,也影响开车体验。这点,销售没怎么提。
说到销售,昨天我朋友小李买车,交涉时跟销售问,这辆电动车保值咋样?对方笑笑,电动车保值率,按市场情况大概50%~60%(数据体感),燃油车40万内就更稳一点。我个人有点怀疑,尤其是三年后二手市场。新能源车技术升级快,旧款续航弱势明显,回头卖爆垃圾车率恐怕不算低。只是,没细想过,这也是未来几年行业必然的阵痛。
我突然想起刚才老张提的小插曲,他问我:你说这电动车续航假设用户跑100公里成本几何?我很随意算了下,电价0.6元/度,能耗大约15kWh/100km,好算算,电费9块钱。相比之下,1.5T燃油车,6.5L/100km,按7元/升,跑100公里46块。成本差挺大,这对城市用户是利好。但也别忘了电动车强时段充电局限,长途不太方便。
顺带提个题外话,供应链中做充电桩的朋友透露,国家现在鼓励换电模式,未来快速换电站或成新趋势。个人猜测(不确定),如果换电基础扎牢,能不能彻底打破续航焦虑?感觉有点像手机换电池时代的梦想,但汽车换电涉及安全、兼容性太复杂,没人敢太早下结论。
我觉得自己之前说电动车一定能靠续航持续爆发有点大了。续航是卖点,但电池成本、充电便利性、二手残值共同决定市场。就像饭桌,主菜好,配菜水准也很关键。
对比同价位燃油车,18万新能源SUV在质感和便利上还有得改,尤其是售后和保值,是用时间证明了。想想同事阿强买了辆合资燃油SUV,比我之前理解的耐造多了,三年里小毛病少,保养一口价,心里踏实。新能源车真要挺住市场考验,还得多开发套保值套餐和灵活金融方案。
尾声随便聊聊。前几天路上看到一辆刚上市的新能源SUV,后备箱门关得特别响,那声音,透露出组装的细节。有点心疼买它的人,毕竟细节这种东西是暂时看不清的。你觉得呢?这类23万以下新能源车型,真的能像销售说的那样,兼顾家用和长远使用吗?或者说,是不是咱们买的第一台纯电车,就得做好短期换代的心理准备?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