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禁摩多年,争议不断,群众怀念出行便利

据说现代都市的交通管理就像头发,越管越少。有的人生来头发旺盛,后来遇到了交通早高峰,一边堵车一边谢顶,路上堵的是时间,脑门露出来的是无奈。摩托车呢,曾是咱们这些发际线渐高的芸芸众生出行的“小跑步”,后来却被按下暂停键,政策一刀切,走向了禁摩时代——这一切,就像小时候梦见骑着摩托追风,醒来一看,家门口再也见不到摩的,只能巴巴地等共享单车和公交车二十分钟一发。

禁摩这事,争议至今不绝于耳,大家伙儿在热搜底下发表评论,里头有意见、有情怀、也有怨气,倒和电影院档期表似的,一个都没落下。所以今天不妨跟着王五四的语气咱也来抖个机灵,嚼嚼这个禁摩的冷饭,反正剩饭也能喷三顿,而且还不长胖。

你说禁摩为啥不解除?道理嘛,大抵是:“为了你好”。就像医院护士劝你戒烟,HR劝你努力搬砖。其实背后藏着三道锅底,想涮哪个随你。

城市禁摩多年,争议不断,群众怀念出行便利-有驾

锅底一号,交通秩序。城市嘛,一到早高峰,路才是真正的奋斗场。私家车慢吞吞地堵成一锅粥,公交车卡在最内道扮演水煮肉片,电动车和三蹦子则像魔术师,左躲右闪,头发都要被吓掉一撮。这时候,要是再放一群摩托车飙进来,视死如归地在车流中跳广场舞——想想就是赛博朋克版的斗地主。

禁摩第一招,就是懒人操作:你啥啥都管不过来,干脆直接收起来省心。让我想起小时候吃饭挑食,家长一筷子把你喜欢的小菜夹走,说是为了你营养均衡。摩托车太灵活,穿插自如,能在车水马龙中杀个回马枪,惹得交通管理部门天天焦虑掉发,苦思冥想后“不如一刀切”,简单粗暴,倒也省了下班批改作业。

锅底二,安全。这年头,骑摩托在城市穿梭跟炸弹人玩极限运动没啥区别,脆皮无壳,没有铁皮包裹,碰撞的后果就跟裸考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你问为什么老百姓喜欢摩托?其实很简单,方便、快捷、谁怕堵谁尴尬。但你再看看,多少人骑摩托不戴头盔,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还年轻,改装个炸街排气筒,骑得比特斯拉还拽,谁劝都不带听。

然后交警叔叔就得紧急出手,恨不得给摩托统一军装,门口贴上“安全第一”,道路上立马少掉一大堆“秋名山车神”。往深处想,其实禁摩就是家长怕你成绩不行,就直接不让你考试了,看似一视同仁,实则“好心办坏事”。摩托方便是方便,代价是血和泪,最后全成了“道路安全发展的人体工程学教材”。

锅底三,环保和城市形象。现在城市拼谁的天蓝谁的马路宽,出门全得在朋友圈晒蓝天。摩托车还属于老伙计,见过油烟机不插电的模样,尾气甩得比烤串摊还直接,简直是路边小吃摊的哥们。禁摩呢,就像社区文明宣导:摩托车太乱,容易破坏市容,一搞全禁,道路上不见摩托车斜行,秩序井然,画面感顿时上去了,城市形象分直飙80……理论上是这样讲的。

但你真以为没人怀念小摩托?刚需还在,尤其是腰包里余额有限、时间又宝贵的咱们这些“老百姓”。你说摩托尾气污染,汽车污染就不是污染了?你还鼓励新能源摩托、共享电动车,是不是该把汽车也都换成新能源才对得起祖国河山?对形象建设的执念,最后反转成“有序出行请排队买共享单车”,没摊位的摩的都变成快递小哥,街头杂乱没了,快递延迟又上来了。你这边防治环境大气污染整出文明城市,那头因为交通效率低、送餐超时被顾客骂的骑手哭晕厕所里。

城市禁摩多年,争议不断,群众怀念出行便利-有驾

所以听说部分城市最近开始动态调整禁摩政策,搞什么摩托车专道,要求骑手戴头盔、考驾照,这发展趋势倒有点像老中医开方子,不治根但能续命。有人说摩托车本来就是灵活、便民,跟交通便利矛盾吗?其实我看没啥矛盾,最大矛盾一直都是对老百姓“灵活生活”的不信任:你生活太灵活,我的秩序就不稳定了,世界的阴阳调和给你折腾乱了。

中国城市主流秩序追求像日历一样整整齐齐,但老百姓过日子就像脱口秀,有点插科打诨、有点灵活应变。于是你就看到一边是官方喊口号“便民”,一边现实中“便民”工具被逐条收割:出了问题,是摩托车太快不是城市管理太慢;治秩序,是机动车专道,不是交通规划欠优化;说污染,是燃油摩托不环保,汽车车队堵一星期是“都市繁忙景观”。凡事都有冠冕堂皇理由,美其名曰为你好,其实是为我好。

接着,不少人开始怀念摩托车的美好年代。毕竟街头少了你爱的铃木、豪爵,生活“灵活”变得只剩灵活就业。电动车和汽车抢道,见缝插针的车主和外卖小哥们硬生生在都市丛林里活成了两头困兽。你问大家同意哪一条禁摩理由?其实是同意什么都没得选的自己。

解禁摩托倒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谁为这一小步负责。就像大家读书梦想“鲤鱼跃龙门”,真等河里设了跳板,还得交门票。摩托车的回归,永远在“管理完善”的路上,摩托车专道一划,有人说噪音扰民、有人嫌车太多社会闲散人员要聚起遛弯,政策永远像家长做家务:怎么做都有人指责,最后索性不做。

城市禁摩多年,争议不断,群众怀念出行便利-有驾

咱老百姓嘴上喜欢骂摩托车吵,心里却盼着哪天能骑上赶地铁。城市管理喜欢显规范,群众却集体脑补“摩托车大作战”。每次有城市放宽禁摩,评论区涌现隐形失业摩的司机、快递员、打工妹、打工哥,大家都怀念摩托车燃油味儿混合的自由。除了哗众取宠的诟病,更多时候是一种“被照顾”的幻觉:只要摩托一上路,世界就乱了。

可你问问自己,真的乱吗?电动车里钻出来的小哥一手送餐一手抢红灯,城市灯红酒绿,大家活得小心翼翼,与其说禁摩是为人民服务,还不如说是管理自我安慰。禁摩不是结束,只是甩锅大会。归根到底,“禁摩”不过是城市人与城市管理的一场拔河:一头拉着效率与便捷,一头拽着秩序和脸面。拉谁,断的都是中间这根老百姓的筋。

其实呀,摩托车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在用禁的思路、罚的思维去解决无法把控的人和事。当政策变成了“打地鼠”,谁先冒头拍谁,最后剩下的是更加死气沉沉的路面和饿着肚子的快递小哥。

城市禁摩多年,争议不断,群众怀念出行便利-有驾

不过,真到了哪天摩托自由,全民骑上“小电驴”,是不是能实现一个有秩序的乌托邦,说不准——毕竟梦里什么都有,现实只有禁、管、罚。而我,依然怀念小时候坐在爸爸摩托车后座那段没头盔、没禁行令、没摄像头的日子,那时候,回家的路不堵,未来也不堵。

如果真有天禁摩解除,应该会轮到汽车被抱怨“占道、污染、文明指数低”了吧。不过先别想太多,我要先下楼挤公交,再想想怎么在路口活着走到明天。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