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

如果你夜里走在立交桥下,偶遇一辆停在路边的新款问界M7——浅金色车身在路灯下泛着细密刀痕一样的光,前脸那道窄窄的贯穿灯划破黑夜,像个保持警觉的多疑眼睛。尾部的小尾翼、横贯式灯带和亮堂堂的镀铬,没什么声张,但架子足够摆出来。你可能会多看两眼,好奇一个问题:在这个内卷得眼花缭乱的新能源江湖,这台依靠“家族设计”和“三屏内饰”新鲜感的中大型SUV,到底是换汤还是真换药?

镜头拉回一点,6月的发布会后台,工程师还在边测试边掉头发,新媒体群里已经炸开了锅。“三屏独立”“激光雷达”“华为ADS4.0”这些关键词人手一顶。要是你正巧有幸花二十来万预算看车,面对一台号称整合全部华为黑科技、又绑着大空间和高配置的问界M7,可能和我一样眼里冒着三个字:值得吗?

先把案发现场的细节归纳一下。新车整容痕迹明显,前脸改成无进气格栅的纯电风,窄条灯带刷过脸颊,极简得像省了油漆钱。下面梯形大口猛一看还真像嘴里正嘬着空气。尾部那条贯穿式灯,带点豪车虚荣心,最少不会让你夜里接娃丢人。五米多的车身,三米左右的轴距,参数平推下来,好歹能装下两个等你长大的熊孩子和他们的补习班装备。

内饰是亮点也是槽点。三块尺寸分明的独立屏,一块给主驾查地图,一块中控还能连家里的智能家居,副驾独立屏——懂行的朋友已经在琢磨能不能投屏看热播剧。挡杆藏到方向盘上,桌面能充两部手机。AR-HUD,听起来像是差点上天,但假如你晕3D,建议慎选。环抱式装饰,不知道是用来壮胆还是怕你觉得空间不够。总之,科技感确实堆出来了,实用和人性要等用户亲自下苦功课。

再看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排场拉满,192线的主雷达配合五个毫米波和固态雷达,挂的是华为ADS4.0的名头。能不能避障自动停车,理想很美好,实际路况一遇暗黑骑手大妈,谁笑到最后还难说。据说目前自动驾驶的数据收集和进化比换车快,咱也只能边走边看,趟雷先得靠勇士。

动力分增程和纯电两种,1.5T发动机就是发电机,驱动全靠电机理。单电机227千瓦,双电机392千瓦,“纸”面参数一如既往主打优等生。至于续航——问界和一众新能源都学会了高考成绩表:官方和实测两张嘴,各说各话。能开多远,别信神话,真用起来每个人脚法都不一样。

如果你问我,这次问界M7最大的变化究竟在哪里?那还真得掰扯一下行业现实。“家族设计”是厂商们最省力、同时最保险的推新手法。一道灯带一条镀铬,不需要动引擎工艺,却能更新一季的朋友圈图集。三屏中控,表面像面向科技宅实用主义,骨子里是贴合了“副驾女友”市场——要都是直男在讨论,谁还费劲加副驾专屏?

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听上去是未来的门票,实际上谁都知道靠谱不靠谱,不是在发布会上真能分个高下。有多少用户选这功能,是真的指望它上班路上自己赚奶粉钱?没有。大多数人不过是想买个“更安全感”而已。结果就是,一边在PPT上给未来“赋能”,一边还是用人的脚踩住现实。

再说一句自嘲,大部分SUV的“智能化”和“增程技术”,对于法医和刑侦来说,无非是查车架号时候多了几个菜单按钮,拆电池时多了一张安全须知。至于用户体验如何,得看真遇上大雾天气/雷暴路段,能不能比你老丈人的大奔多坚持五百米安全距离。有时候安全感不是写在参数表上,而是写在每个人第二天上班没迟到的那颗心里。科技=安全?未必。科技=“更好卖”?这倒很实在。

想起前阵子案卷里看的一句话:“真正的安全,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而不是反过来。”似乎也很适合眼下汽车这行。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有驾

最后归纳,新款问界M7就是在各种已知有效的安全区里拼拼凑凑,尽量放大优势,把自己变成一台‘你想得到的都有,但又不离谱’的主流家用电動SUV。外观靠辨识度,内饰靠三屏争流行,智能驾驶靠吹风口。真要说价值,大众盯着的无非是性价比+品牌背书+一点想象空间。

至于这“三块屏幕”、“家族前脸”和“满级激光雷达”到底是智能时代的科技阶梯,还是汽车厂商之间无休止的屏幕竞赛?换句话说,今天你多加一块屏,就能多卖一千块钱吗?再多的科技配置,究竟服务于驾驶还是服务于流量?这可能才是下一个案子里值得深挖的重点。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有驾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有驾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有驾

你会买单吗?会。只是,买单的理由,和你以为的,可能并不一样。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问界M7而不是传统合资SUV?内卷背后的-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