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

25个月,100万辆新能源车交付——吉利银河做到了业内最快破百万的纪录。 而撑起这个奇迹的,正是两款名字带“星”的车型:A0级纯电小车星愿和中大型插混轿车星耀8。一个卖得便宜但不廉价,一个起步即旗舰却价格亲民。它们像一对“双子星”,一高一低、一电一混,在各自细分市场发起冲锋。这背后,真的是靠低价堆配置那么简单吗?我亲自试驾了这两款车,也翻遍了官方资料,今天就来聊聊,星愿+星耀8这对组合,凭什么能在两年内撬动百万销量。

星愿:5.98万的小车,真能越级?

第一眼看到星愿,你会觉得它不像一台“5万级”小车。它的车身比例协调,前后悬短、轴距长,车内空间利用率高达85%——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你坐进去不会觉得压抑,后排也能轻松坐下两个成年人。我身高1米78,坐在后排膝盖还有两拳距离,头顶也不顶,这在同级里是罕见的。

更让我惊讶的是底盘结构。前双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这配置别说A0级了,很多A级车都未必给全。再加上后置后驱布局和接近50:50的轴荷比,开起来稳得不像个小车。我在山路上跑了一段,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很好,没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尤其是后轮驱动带来的转向灵活性,让这台小车在狭窄街道调头时特别灵活。

动力方面,星愿搭载了11合1智能电驱系统,支持30%-80%快充仅需21分钟。实测下来,10分钟补能约120公里续航,对于城市通勤用户来说,午休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满血复活”。三电核心用了宁德时代的电芯+电池液冷技术,配合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热失控防护标准极高。说实话,买电动车最怕的就是自燃,而神盾系统的“十宫格”结构能把单个电芯的热失控风险锁死在一个小格子里,大大降低连锁反应概率。

智能化也没落下。Flyme Auto智能座舱反应流畅,语音识别准确率很高。有一次我随口说“我有点冷”,系统立马调高了空调温度,还打开了座椅加热——这种“懂你”的体验,远超我对这个价位车型的预期。

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有驾

有位老车主告诉我:“我原来开比亚迪海鸥,换了星愿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静和平顺。”他说星愿的电机调校更细腻,动能回收几乎无感,不像有些小车松油门就“拖拽”。

说到对比,绕不开比亚迪海鸥。海鸥销量确实猛,但星愿在全独立悬挂、6气囊、540°全景影像、液冷电池这些硬核配置上全面领先。尤其安全性,海鸥还是鼓刹+非独立后悬,而星愿直接给到盘刹+多连杆,差距明显。价格上两者相差不大,你说该怎么选?

星耀8:12.58万起的“行政级”插混轿车,值吗?

如果说星愿是“性价比刺客”,那星耀8就是“降维打击者”。12.58万起售,却标配L2级辅助驾驶、23扬声器Flyme Sound音响、电动调节行政级后排座椅——这些配置放合资B级车上,没三四十万下不来。

我试驾的是雷神EM-i版本,亏电油耗官方数据是3.36L/100km。实际市区通勤跑了两天,表显油耗3.5L左右,非常省。动力系统是1.5TD发动机+DHT Evo三挡混动变速箱,综合扭矩605N·m,零百加速6.49秒。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又快又稳,完全没有传统混动车那种“先弱后强”的迟滞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高速表现。很多插混车上了高速就“露馅”,发动机噪音大、动力衰减。但星耀8在120km/h巡航时,车内依然很安静,风噪和胎噪控制得不错。这得益于它超过5米的车身长度和优化过的风阻系数(暂无具体数据),高速稳定性很强。

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有驾

智能驾驶部分,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功能。我在高架上开启NOA导航辅助驾驶,车辆能自动上下匝道、跟车、变道超车,逻辑清晰,动作自然。虽然还没达到“无图”级别,但在15万价位里已经是第一梯队了。

内饰用料也很讲究,大面积软包+真皮座椅,后排老板键可以调节副驾座椅,配上23扬声器音响,坐进去真有种“花小钱办大事”的爽感。

拿它和比亚迪汉DM-i比,星耀8的优势在于价格更低、配置更高、操控更好。汉DM-i主打舒适,但底盘偏软,过弯支撑不足;而星耀8基于e-CMA架构打造,底盘调校更有韧性。当然,汉的品牌认知度更高,保值率目前占优,但如果你更看重日常使用体验和科技感,星耀8的性价比确实难以忽视。

背后的秘密:不是堆料,而是平台化赋能

很多人以为星愿和星耀8的成功只是“堆配置+打价格战”,其实不然。它们的背后,是吉利多年积累的e-CMA原生安全架构和雷神动力技术体系在支撑。

e-CMA不是简单的油改电平台,而是为新能源车原生设计的架构。它兼容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还能快速迭代新车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吉利银河能在短短两年推出多款爆款——平台化生产极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和成本。

比如“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不只是个营销概念。它通过结构强化、热管理、智能监控三位一体,把电池安全做到了行业标杆水平。吉利还专门建了星睿智算中心,算力高达81亿亿次/秒,能实时监控电池状态,提前预警潜在风险。这种投入,不是所有车企都能承受的。

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有驾

再看三电系统,无论是星愿的11合1电驱,还是星耀8的DHT Evo三挡混动箱,都体现了高度集成化的趋势。部件越少,故障点就越少,效率也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星耀8能做到亏电油耗3.36L的同时,还能保持强劲动力。

Flyme Auto智能座舱的统一生态,则解决了“车机难用”的老大难问题。我用过不少国产车机,要么卡顿,要么功能割裂。而Flyme Auto从手机延伸而来,操作逻辑熟悉,应用生态丰富,OTA升级也快。吉利甚至为已购车用户重新开发车机系统,这份“以用户为中心”的态度,在业内极为罕见。

未来展望:百万之后,能否挑战比亚迪?

根据摩根士丹利数据,2024年4月,吉利汽车全球纯电市场份额达9%,仅次于比亚迪的17%。而在国内,吉利集团新能源销量增速(46%)远超比亚迪(15%)。此消彼长之下,吉利银河有望在2025年冲击150万辆年销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能轻易撼动比亚迪的地位。比亚迪在供应链、渠道、品牌认知上的优势依然巨大。不过,吉利银河的策略很清晰:用技术普惠打破价格壁垒,用爆款带动品牌向上。

星愿和星耀8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价值革命”。它们证明了,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希望用合理的价格获得越级的体验——安全、智能、操控、品质,一个都不能少。

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预算15万以内,是选一台配置拉满的星耀8,还是一台成熟稳定的比亚迪汉DM-i?或者干脆来台灵巧实用的星愿,解决城市通勤?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也准备了一个小问答环节:

Q:星愿真的适合长途出行吗?

A:虽然支持快充,但毕竟是A0级小车,电池容量有限(暂无具体数据),长途建议规划好充电站。更适合城市代步+偶尔周边游。

最后分享个花絮:宁德时代为了供应星愿电池,5个月内把生产线从2条扩到12条,还预留了10套工装应对后续增长——这不仅是产能的胜利,更是市场信心的体现。

星愿与星耀双雄出击 吉利银河25个月破百万背后的真相-有驾

技术可以复制,但对用户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星愿与星耀8的冲锋,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