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就《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了。主要修订内容覆盖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场景,进一步放宽车辆路测申请门槛,降低申请成本等。
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以往测试虽然也叫“无人”,但通常还需要安全员在车内“兜底”。现在新规允许真正意义上的“空车”测试,而且可以在早晚高峰、雨天快速路等复杂场景中开展,推动技术进一步成熟。
企业测试成本大幅降低。首次申请测试的车辆检测比例从常见的5%–10%下调到2%,同一型号的车只需抽检2%完成1000公里实测即可,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测试配额和路况分级更清晰。无人载人测试车辆从5辆增加到10辆,载货测试放宽到20辆,鼓励企业从物流等场景切入。同时道路被划分为低、中、高、超高四个复杂度等级,企业必须从低难度开始逐步“升级”。
异地测试结果互认。在广州、北京等地测试过的车辆,来深圳不用重复检测,提交声明即可,这有助于吸引更多自动驾驶企业落地深圳。
和2022年的旧版相比,可以看出这次新规更“放得开”。从“部分无人”到“完全无人”;流程简化、审批更轻;道路分级管理,风险可控;事故责任认定更合理,不再要求“零事故”,而是“无主责及以上事故”。
不过目前这个新规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一旦落地,可能带来几个变化。
一个是吸引更多自动驾驶企业会聚集深圳,形成产业高地;对我们来说,无人快递、无人出租车会更快普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另外,今天滴滴也完成20亿的融资,预计年底要投1000辆无人出租,而深圳开放更复杂的测试场景,刚好给广州的商业化提供“技术后盾”。
说到自动驾驶,责任归属也是大家比较在意的,针对这个深圳已出台相关条例。简单来说,有驾驶人的车出问题,责任在驾驶人;全无人车出事,由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负责;车辆本身有缺陷的,车主可向车企追偿。
不过仍有几个问题待解
事故数据由企业掌握,如何确保公正?车辆网络安全责任归属尚不明确;高复杂度道路的具体标准还需细化。
深圳这纸新规,本质上是给自动驾驶行业发了张 “进阶准考证”。对我们来说,不用太纠结 “无人车会不会撞人”,毕竟法规在一步步补漏洞,技术在一次次迭代。
你觉得无人车离咱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