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零下7度实测:这台现代电车续航衰减39%,服务区排队充电的特斯拉Model Y车主主动过来问我选的哪款配置
京港澳高速涿州服务区,充电桩前排了十几台车。我把EO羿欧停在快充位,插上枪看了眼时间——下午3点12分。旁边一台Model Y的车主探过头来:“哥们儿,你这车充得挺快啊?”我瞟了眼他的充电屏幕,剩余时间显示还有52分钟。“差不多27分钟能到80%。”话音刚落,他掏出手机开始搜这车。
这场景要放在两年前,我自己都不信。韩系电车?续航焦虑这事儿能解决?
722公里的CLTC续航,听着挺唬人。但冬天能剩多少才是关键。上周末去崇礼滑雪,气温零下七八度,表显续航掉到39%左右。同车道超过去几台电车,仪表盘上的续航数字跳得比我心跳还快。有台车在应急车道上闪着双闪,估计是没撑到服务区。
这台车用的弗迪88.1度磷酸铁锂电池,CTP 3.0无模组那套技术。工程师跟我聊过一次,说那个双源热泵空调系统,CLTC工况低温能耗控制在700瓦。相当于一台小电暖器的功率就能让座舱暖和起来。零下20度的环境里,空调60秒能吹出22度的风,这数据我在地库试过,确实够快。
800V高压架构现在不算新鲜事儿了,但真正把充电时间压到半小时以内的车不多。从30%充到80%,掐着表算过几次,基本在27到29分钟之间。比那些400V平台的老车型快出四成多。这意味着高速跑长途,服务区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电就够你再走三百公里。
V2L对外放电这个功能,起初觉得是噱头。3.5千瓦输出,能同时带动电磁炉、投影仪和电烤架。上个月带家人去密云水库边露营,车停在湖边,电磁炉涮火锅、投影仪放电影,折腾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电量显示掉了18%。满电状态理论上能撑18小时,遇到小区停电或者给邻居救个急,这功能还真能派上用场。
现代这次在安全上投入不少。整车77.5%用的高强度钢,A柱B柱那5层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硬度接近合金钢级别。有个叫“神之手”的梁结构专门护着电池包,碰撞测试里据说能让电池包入侵量减少四成。虽然平时开车不希望用到这些,但心里多少踏实些。
那个27寸AR-HUD抬头显示,投射距离7米多,开高速的时候信息直接浮在挡风玻璃上。眼睛不用频繁在仪表盘和路面之间切换,跑长途会轻松很多。FACE ID这套系统也挺实用,我媳妇开完车,我一坐进去,方向盘、座椅位置自己就调回来了。用惯了就回不去那种手动调半天的日子。
智能驾驶方面,这车的L2+系统做了不少本土化调校。能认隧道限速、匝道曲率这些国内路况的标识。我在京沪高速上试过几次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变道成功率九成左右,跟车距离控制得也挺稳。当然,手还是得扶方向盘,这是基本操作。
开了快三个月,最明显的感受是——电动车技术迭代的速度有点儿吓人。两三年前大家还在担心冬天续航腰斩,现在已经有车能把低温衰减压在四成以内了。充电从一小时缩到半小时,车载电源从鸡肋变成实用功能。
EO羿欧这台车,算是给韩系电车扳回一局。现代这几年憋着劲儿搞E-GMP平台升级,从电池管理到热控系统,能看出来下了功夫。市场买不买账还得看后续口碑,毕竟电车这东西,三分靠产品,七分靠服务网络。
电动车发展到这阶段,单纯拼续航数字意义不大了。冬天掉多少电、充电快不快、智能化实不实用,这些才是车主真正在乎的。从这个角度看,EO羿欧或许给行业提了个醒——技术参数可以卷,但最终还得回归用车本身。
上周在涿州服务区充完电,那个Model Y车主加了我微信。他说准备年底换车,问我这车有什么坑。我想了想说:“目前还没踩到,但保养网点多不多,你得先去家附近转转。”他点点头,又去充电桩那边继续等着。我发动车,仪表盘显示续航547公里。够我回北京再出去跑一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