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因接连曝出的质量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消费者信任度受到明显冲击。
一、车身工艺缺陷引质疑:翼子板接缝鼓包问题
据浙江广电旗下中国蓝新闻实地调查,多位小米SU7车主反映车辆前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异常鼓包、翘边**现象,按压时出现明显起伏。浙江省消保委特邀汽车专家检测后指出,该问题源于**翼子板设计尺寸偏大**,与车灯装配过紧,在阳光暴晒下因热胀冷缩导致缝隙变形。专家坦言:"从业12年未见过原厂车出现此类工艺问题,这反映出车企在制造经验上的不足。
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对此问题作出公开回应,但部分车主已向售后渠道反馈,目前解决方案仍在沟通中。
二、碳纤维机盖功能争议:涉嫌宣传不实
更严重的争议集中在售价4.2万元的**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车主集体投诉称,实际交付车辆的前舱盖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无异,此前宣传的"导风散热""提升下压力"等赛车级功能均未实现。维权群组迅速扩大至300余人,部分消费者要求**无损退车**,甚至考虑以"虚假宣传"为由主张"退一赔三"。
小米汽车于5月15日发布说明致歉,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但强调该部件仍具备"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散热功能"。补救措施包括:
- 未交付订单可免费改配
- 已提车/锁单用户补偿2万积分(约等价2000元)
该方案未能平息质疑,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最终认定宣传与实物存在重大差异,小米可能面临集体诉讼。
三、质量排名垫底与销量下滑
中国汽车质量网最新数据显示,小米SU7在**2025年第一季度纯电中大型车质量排行中得分239分,位列榜单末位。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透露,SU7上险量已连续三周环比下降,质量问题对市场信心的影响逐渐显现。
四、舆论风波中的企业应对
1. 高管社交平台动态引争议
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期将微博设置为"仅关注100天以上粉丝可评论",官方解释为"防范水军",但被网友质疑"逃避用户反馈"。雷军5月10日发文坦言,过去一个月是其"创业以来最艰难时期",已暂停部分工作专注反思。
2. 安徽高速事故调查进展
3月29日,一辆开启NOA辅助驾驶的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高速碰撞后爆燃,致3人死亡。小米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
事发时车速116km/h,系统检测到路障后减速至97km/h
驾驶员接管后仍撞击隔离带水泥桩
目前官方调查仍未完结,但事故中车门应急解锁机制和电池安全设计成为舆论焦点。
行业观察:新造车企业的品控挑战
业内人士分析,小米SU7的集中投诉暴露出新势力车企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一致性上的短板。相较于传统车企的成熟体系,互联网跨界品牌需在快速交付与品质稳定间找到平衡。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将成为小米汽车下一阶段的关键课题。
(本文事实核查依据:浙江省消保委公开说明、小米汽车官方声明、中国汽车质量网数据、事故警方通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