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

夜风卷着路口的尘土,车灯在水泥地面撒下一排排碎银。凌晨一点半,排队的司机们轮流踩下加速踏板,把属于自己的那串尾号报给路边探头的乘客。秦、汉、唐、元,像历史课本一样在车牌和车门上翻页。年轻的乘客嘀咕着——又是一辆比亚迪,又是一辆网约车;而蹲在出租车队伍里的老出租车司机,点着熄火的捷达,摇下窗对着新一批换电站旁的电动车挑个大拇指:“现在混口饭吃的主角,轮到你们了。”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作为一个习惯把车祸现场保持冷静和无感的旁观者,我对这些品牌鄙视链的讨论,总有些似曾相识的膈应。几年前你要是在北京上海的早高峰出租车中兜一圈,坐进一辆桑塔纳或伊兰特,没人会嫌弃你“掉价”,反而会心安理得地觉得,这是全中国最抗造、开不坏的神话车型。但换成今天,谁要是开着一辆比亚迪秦或者汉,朋友圈就有人开玩笑做段子:“是不是兼职跑车顺风单?”这样的细节改变,像法医实验室里的血印痕迹,乍看微不足道,实则信息量巨大。

事情很简单,比亚迪大量进入网约车市场,特别是秦PLUS、元PLUS等价格友好、保养便宜、新能源维度上表现不错的车型,被用得多了,结果出现了个滑稽结论:比亚迪=网约车,“low”车;而回顾燃油车时代,丰田、大众、日产满街出租车,却没人用“low”评论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彼时的判断反而是:能选上做出租车的车,那必然耐用、结实、好养活,是“Mythical Battle-tested Choice”——皮实耐造,百折不挠。标准怎么转了个弯?

搞清楚人情世故比搞清楚现场案发时的物证还难。我们来拆一拆证据链和逻辑。出租车型的选择,早就和技术参数、性价比、品牌认知紧密捆绑。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还是奢侈品,出租车司机买得起大众桑塔纳,是全家攒钱梦圆。大家因出租车用大众觉得大众好,甚至普通人懂得了“德系车皮厚”、“底盘稳”的玄学。比亚迪今天做网约车,逻辑一样——价格合适、补能方便、维护成本低,关键是续航、空间、配置很打动拼经济账的司机。这叫市场选择,不叫掉价。

但为什么一到自主品牌,比亚迪在网约车领域大面积铺开就成了贬义?这就是社会心理的双标,甚至有点发酵成了群体印象审判。原因其实不过三个字:刻板印象。燃油车时代起步晚,国人对自主品牌天然视为“后进者”。现在就算比亚迪销量排行榜高歌猛进,新能源实力有目共睹,心理账单却没那么好转变。有人下意识觉得,谁家主力做营运车谁“掉价”,这种思维随着新能源换代、多品牌更迭,被一部分“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人借题发挥,调侃成了段子,自然也有了点自黑色彩。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句数据。有人吐槽“现在汉都是专车”,但95%的比亚迪汉是个人用户,做网约车的那点比例,远远没到“一路人都在抢生意”程度。司机开汉接大单的概率,大约和分尸案现场发现失踪人口DNA那样微小(不过分形容而已)。

这里还有点黑色幽默:奔驰在德国早就是出租车首选,宝马拉活儿当地人也觉得倍儿有面子。但我们呢?自己人把自己的品牌贴上了“网约车=掉价”的标签,听上去多少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味道。你说中国自主品牌刚走高端没几年,就要求别人立刻洗净偏见,也实在是太高看群众心理弹性了。毕竟,心理层面的“技术老化”比铁皮轮毂吃锈要慢得多。

现实还要复杂点。并非所有人真的鄙视“网约车车型”。更多情况下,只是段子大于真实情感。毕竟,比亚迪、广汽、吉利这些品牌,做得了网约车,能卖到市场头部,最后真正受益的还是普通消费者。用数据和体验说话,优胜劣汰,很少因为一次段子讨论,市场就反向而行。低价高质,普惠民众,实用主义才是中国汽车消费主流。愿意为情怀买单的从来都有,但为性价比点赞的人才叫基石。

至于品牌形象到底是因出租车/网约车“被拉低”,还是因为品牌自己能力问题、服务口碑问题、溢价链路问题,本质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各站各的立场罢了。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每次在路口加班接人,车队长龙里沙哑的电机声和嘈杂的人群构成这个时代的新BGM。我偶尔会想:到了下一个10年,新能源车是不是会像当年燃油桑塔纳一样,成为“国车情怀”?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比亚迪做网约车,老司机聊品牌,小年轻调侃车型-有驾

最后,脱离情绪,从专业观点看,做网约车能不能说明一辆车low?不见得。表面段子容易,底层逻辑难改。真正皮实可靠、维护便利、能跑出经济效益的车型,不论冠了何种名号,最后都是赢家。“专车不专、豪车不豪”,归根结底,真金白银里淘出来的白菜,才是好白菜。

你说下一波换电全自动的新能源涌现,等比亚迪退休了,会不会也有新品牌被轮到“标签赛”?还是我们会突然不在乎这些,开始认真关心,一辆车好不好,真的是看拉了多少单、还是能陪你跑多少年?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