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价格战打到2000元档,这哪里是让老百姓笑?分明是让穷人用命换便宜!
看看这些宣传语多诱人啊——"72V只要2450""补贴后2800""续航110公里"...商家们把价格战打得震天响,可谁还记得去年那起充电自燃烧死祖孙三代的惨剧?就是用的这种"超高性价比"电动车!
我走访过城中村的电动车维修铺。老张头边修车边摇头:"现在这些便宜车,电池用回收料,车架薄得像纸皮。前两天刚修了辆新车,才骑三个月车架就开裂了。"他指着墙角那堆报废电池,"这些玩意儿就像定时炸弹,下雨天都不敢让顾客充电"。
可老百姓有什么选择?外卖员小李算过账:"正规品牌车要五千多,我送三个月外卖才挣得回来。这种两千多的虽然危险,但明天饭钱更重要啊!"这话听得人心酸——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谁还顾得上安全?
监管部门在干什么?去年某地抽查的86批次电动车,不合格率高达43%,结果罚款还没明星偷税漏税的零头多!更讽刺的是,某些"质检合格"的电动车,不过是厂家给检测机构塞了红包的产物。这种监管失灵,本质上就是在默许企业用穷人的命来换市场份额。
看看这些"超值配置"背后的猫腻吧!所谓72V电池,很多是废旧电芯重新组装的;标榜的"液压减震",实际就是两根铁管套弹簧;吹上天的"智能系统",连最基本的短路保护都没有。商家们深谙穷人的消费心理——反正你们只看价格数字,哪管数字背后是血还是泪?
更可悲的是形成了一条"吃人产业链"。小作坊回收报废电池,中间商贴牌包装,电商平台疯狂补贴,最后全由最底层的消费者用血肉之躯来承担风险。这哪里是市场经济?分明是当代版的"人血馒头"生意!
那些鼓吹"消费升级"的专家应该来看看:城中村的充电棚里,几十辆电动车像等待引爆的炸药包;城中村的充电棚里,几十辆电动车像等待引爆的炸药包;打工夫妻为省两块钱,宁愿把车推进卧室充电。这不是消费者贪便宜,而是整个社会在逼着穷人用命换生存空间!
解决问题的钥匙从来不在消费者手里。要质监部门把抽检变成批检,要让生产劣质车的老板也尝尝坐牢的滋味,要把电动车安全纳入保障房配套设施。否则所谓的"价格亲民",不过是把成本转嫁给最无力承受的群体罢了。
当一辆电动车的价格还不够某些人一顿饭钱的时候,这个社会真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让老百姓"真香",还是在给他们递上一把割自己肉的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