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伍德见证中国智造 腾势双雄登场 方程豹炫技黑科技

古德伍德赛道现 “中国速度” 腾势双车亮相 方程豹携黑科技登场

嘿,老铁们,聊车这事儿我可太在行了。从当年的“沙发、电视、大冰箱”到如今的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咱们开车人的时代真的变了。还记得早些年,国际车展上咱们国产品牌总得挤在角落里,生怕别人看不见。而如今呢?风水轮流转,中国品牌不仅站上了舞台中央,甚至开始在世界顶级汽车盛会上“秀肌肉”了!就在今年7月,英国西萨塞克斯郡的古德伍德庄园,一场名为“速度节”的全球汽车文化盛宴拉开帷幕。这可不是普通的车展,它是F1 75周年的纪念舞台,是性能控和车迷心中的“朝圣地”。就在这片充满英伦赛车传统的土地上,比亚迪旗下的腾势与方程豹,带着三款重磅车型,堂堂正正地登台亮相。你说神不神奇?咱家的电动车,不仅能在城市里安静穿梭,还能在爬山赛这种高难度项目中一展身手。这背后,到底是技术的胜利,还是品牌的逆袭?今天,我就带大家伙儿好好唠唠这场“中国速度”的惊艳首秀。

古德伍德见证中国智造 腾势双雄登场 方程豹炫技黑科技-有驾

先说说腾势,这个比亚迪的高端品牌,这次可是派出了“双子星”——Z9GT和D9。尤其是那台Z9GT,纯电GT轿跑,光听名字就带感。它搭载了全球首创的CTB纯电插混双平台,听着挺玄乎,简单来说就是电池既是能量源,又是车身结构的一部分,让车子更轻、更稳、操控更灵活。再加上那个叫“易三方”的技术,官方说是能让车辆实现原地掉头、极致转向啥的,听着有点科幻,但实际在爬山赛上的表现,确实让不少老外车迷瞪大了眼睛。你想想,一辆大GT,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如履平地,动力响应快得跟打了鸡血似的,这画面是不是很带劲?以前总觉得GT是欧洲人的专利,优雅、从容,但现在,中国的GT也开始讲究“快”和“准”了。有网友调侃:“这哪是GT,这是‘刚提速’啊!”玩笑归玩笑,Z9GT的设计也相当有味道,低趴的车身、流畅的溜背线条,既有传统GT的韵味,又不失电动时代的科技感。坐进车里,豪华感营造得也不错,用料扎实,屏幕够大,智能座舱的反应速度也挺快。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比如这么一台强调性能的车,它的刹车系统能不能经受住长时间激烈驾驶的考验?还有,CTB平台虽然先进,但一旦电池受损,维修成本会不会高得吓人?这些都是潜在车主需要掂量的问题。

再看腾势D9,这可是旗舰级MPV,咱们俗称的“保姆车”。这次它可没走寻常路,直接搞了个古德伍德限定版银色车贴,把东方美学和英伦赛车文化来了个“混搭”。你说这创意,绝了吧?一辆主打舒适、宜商宜家的MPV,跑去参加速度节,还玩起了艺术改装,这不是“反差萌”是什么?但细想一下,这招真高。它不只是卖车,更是在传递一种品牌态度:我们既懂家庭的温馨,也能玩转潮流和个性。D9本身的竞争力其实很强,空间大、配置高、续航也不错,尤其是第二排的航空座椅,那叫一个舒服,长途出行简直就是移动的客厅。而且,作为新能源MPV,它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油味”和噪音,静谧性是一大加分项。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大一台车,在古德伍德那种狭窄的爬山赛道上能有什么表现?估计主要是去“打卡”和展示品牌形象的。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车企,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开始注重品牌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了。网友对此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觉得“D9去凑热闹有点不务正业”,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敢于在别人的主场展示自己”。

古德伍德见证中国智造 腾势双雄登场 方程豹炫技黑科技-有驾

最后压轴的,是方程豹的豹5。如果说腾势代表的是高端和豪华,那方程豹就是硬核越野的代名词。豹5这次带着它的DMO电驱越野开创平台来了,号称是全球首个以电为主、兼顾城市和野外的混动平台。听听,多霸气!在爬山赛上,豹5的表现堪称“野性十足”。强大的电机扭矩瞬间爆发,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悬挂,过沟坎如履平地,爬坡能力更是让人咋舌。这说明什么?说明电动车不仅能跑公路,也能征服荒野。以前总有人说“电动车不适合越野,怕涉水、怕磕底盘”,现在豹5用实力打了他们的脸。它的设计也很硬朗,方盒子造型,外挂备胎,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内饰虽然不如腾势那么奢华,但用料扎实,功能实用,符合硬派SUV的定位。当然,硬派越野车的通病它也有,比如油耗(虽然是混动,但高速巡航时可能不如预期省油)、车内噪音控制,以及第三排空间相对局促等。但瑕不掩瑜,豹5的出现,给那些既想要强悍越野能力,又不想放弃城市驾驶舒适性和环保属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有网友笑称:“以后去越野,不用再担心尾气熏队友了,纯电模式静悄悄,环保又低调。”

古德伍德见证中国智造 腾势双雄登场 方程豹炫技黑科技-有驾

所以你看,这一次古德伍德的速度节,表面上看是三款车的亮相,实际上是中国汽车工业一次全方位的实力展示。从豪华GT到舒适MPV,再到硬派越野,比亚迪通过不同的品牌矩阵,精准覆盖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者,而是开始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CTB、DMO、云辇)和独特的品牌表达。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日夜奋战,是巨额研发投入的成果。作为消费者,我们乐见其成。毕竟,选择多了,话语权也就大了。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国产车越来越强,甚至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引领风潮时,你还会因为“车标”而犹豫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