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暴跌,销量低迷
走进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车,而是一条鲜红的横幅:“直降20万”。我忍不住停下脚步——以前还得加价才能提的雷克萨斯ES,现在裸车价都跌破19万了,整个场面看起来就像在“清仓甩卖”。
但奇怪的是,价格降得这么狠,展厅里却冷冷清清,几乎没人真的掏出钱来买。
“差不多的钱都能买BBA了,干嘛还退一步买二线?”旁边展台的一个消费者随口说的这句话,简直一针见血,道出了所有二线豪华品牌现在的尴尬处境。
二线豪华品牌困境
以前那股风光劲儿是真没啦,现在他们可是被销量下滑和价格暴跌这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比如说捷豹路虎,他们家的揽胜极光,价格直接从42.98万砍到23.98万,一次官方降价就降了44%,这幅度简直比跳水还猛,直接刷新了豪华车市场的“跳水纪录”。
到了2025年上半年,二线豪华品牌的业绩简直惨不忍睹。雷克萨斯卖了8.5万辆,还不到它巅峰时期的一半。凯迪拉克更是惨,销量同比暴跌了19.5%,成了通用在中国整个体系里唯一一个销量下滑的品牌。林肯那就更不行了,前七个月才卖出15686辆,跟去年同期比直接腰斩,有的月份甚至销量都不到3000台,真是跌到谷底了。
二线豪华品牌困境
以前那些月销破万、在车展上风光无限的豪华品牌,现在销量都比不过一些新势力车企一天的交付量。捷豹、英菲尼迪、捷尼赛思……现在几乎没什么存在感,感觉都快被市场遗忘了。
二线豪华品牌之所以现在这么惨,就是因为被两边夹住了。上面是BBA(奔驰、宝马、奥迪)主动降价,把价格往下压。比如奔驰C级已经能卖到23万以内,宝马3系和奥迪A4L也差不多这个价,连宝马X3都能20万多拿下。消费者心里就琢磨:花同样的钱,干嘛不直接买更高级的呢?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
下面这段话用更口语化、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更适合日常聊天或者分享:
现在国产新能源车真的是越来越猛了。像问界、理想、小米这些品牌,不光在智能化和用车成本上占了大便宜,还把“豪华”这个词重新定义了一遍。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7月份,问界M8卖了2万1千多辆,直接坐上了高端SUV销量冠军的宝座,连奔驰GLC都挤不出前三了。
在智能电动车这个新战场,技术差距才是真正的硬伤。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科技感和体验,而不是单纯看车标。
市场调查显示,在30到50万预算这个区间,2022年选择新势力品牌的只有18%,但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到了43%;而选择二线豪华品牌的,从35%一下子掉到了12%。
J.D. Power的调研也挺有意思:过去五年里,豪华车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智能座舱”,比例从31%涨到了78%;而对“品牌历史”的关注度却从45%跌到了19%。
说白了,大家现在要的不是车标有多牛,而是开起来到底舒服不舒服、方便不方便。
二线豪华品牌现在是两边都挨打——价格上压不住,价值上也撑不住。数据显示,它们三年的贬值率超过40%,比BBA和国产新能源都要高很多,像林肯这种品牌,残值率甚至跌破了50%。
豪华车保值神话破灭
这到底意味着啥?就是以前那种“买豪华车保值”的想法,现在彻底行不通了。很多人还记着五年前加价五万提辆雷克萨斯的疯狂场面,可现在一到换车的时候,连裸车价都卖不出去。
消费者能不寒心吗?
本来,销售渠道应该是豪华品牌的一道防线,但现在反而成了压垮他们的负担。
有位经销商跟我说:“一个店一个月卖不到50台车,但光运营成本就超过200万,真的撑不下去了。”
结果呢,就是越来越多的4S店开始撤退,门口挂起了“清仓特惠”的牌子。
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加速
北京某商场直接“大刀阔斧”,把六个二线豪华品牌的展厅全都改成了新能源体验店,场面真是让人又讽刺又感慨。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生存压力,很多品牌都急着找新出路。
沃尔沃已经加快了电动化的步伐,他们家的EX系列电动车销量占比现在已经快到一半了;雷克萨斯也开始疯狂引进混动车型;凯迪拉克则把宝押在LYRIQ这些电动车上,希望通过奥特能平台翻盘。
不过,行业分析师的看法却很现实:2025年就是豪华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如果哪个品牌还没完成电动化转型,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二线豪华品牌困境
其实啊,有些品牌已经开始“收缩兵力”了。比如英菲尼迪,直接砍掉了30%的经销商;捷尼赛思更是干脆暂停了一些城市的扩张计划。
再看看二手车市场,三年前有人加价抢购的雷克萨斯ES,现在标价只剩下六成,可还是没人买。反过来看隔壁的问界M7,价格只跌了不到15%,反而还有人排队等着买。
这背后其实挺现实的: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消费者的观念也完全变了。
如果二线豪华品牌还跟不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节奏,那它们就只能慢慢被边缘化。以前那些风光的日子,现在已经被冷冰冰的销量数据和空荡荡的展厅给替代了。
这不是“衰退”,而是整个行业在换赛道。如果你跟不上这班车,那二线豪华品牌的“故事”,可能真的就要画上句号了。
#二线豪华汽车品牌的出路在哪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