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如同沙场点兵。上汽集团曾经是那个手握牛耳的王者,但近几年来,风云突变。2021年,上汽销量高达546万辆,稳居第一,然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骤降到401.3万辆,公司净利润大跌九成,市值蒸发千亿,“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的头衔被比亚迪悄然取代。新任总裁贾健旭不得不放下身段,高喊“学会跪着做人”,试图带领团队从谷底重新出发。
如此困境并非偶然。上汽的失落,其根源能够追溯到四年前的“灵魂论”。彼时,上汽还是气定神闲的行业标杆。合资品牌如别克GL8、大众朗逸,风头无两,卖到加价。以合资奶水滋养自主,上汽全情投入新品牌研发,意图未雨绸缪。在新能源风口,智己主打高端智能,飞凡力图摆脱网约车标签,MG则埋头做大出口。但智能电动车时代来得猝不及防,2022年动力结构迅速切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飙破30%。合资板块由烈火烹油到一夜入冬,产能利用率连年下滑,成了市场的“背景板”。
自主品牌也未扛起大梁。智己2024销量虽同比猛增,全年只卖出不足7万辆,飞凡冲高不成被打回原形,荣威难当大任。MG海外碰贸易摩擦,从高歌猛进到遇冷。市场的铁拳痛下,所谓自信与底气化作烟云。上汽不得不重新思考路线,尤以“灵魂归属”为最大难题。
上汽研发智能驾驶,原本指望自主突破。零束科技牵头攻关,研发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但经验不足,推进缓慢;自家智驾团队起初扎根飞凡,后并入研发总院,却也未见成效。此外,斥资入股Momenta,把半条命押在外援上。讽刺的是,真正在智能驾驶领域拉上汽一把的,反而不是亲儿子零束,而是“干儿子”Momenta。可Momenta本身也要生存,脚踏多船,一边给上汽输血,一边为奔驰、日产等国外巨头服务。即便如此,算法再优雅,智驾再领先,智己销量依旧难有爆款。
现实很快给了上汽当头棒喝:灵魂归属远不如肉身存亡迫切。在此节点,华为横空出世,拉起了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旗帜。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以全流程深度赋能车企,既塑灵魂,也塑肉身。以问界为例,2023年销量跃升至38万辆,将赛力斯市值翻至2000亿,高高盖过上汽。反观HI模式,华为只做技术提供,合作车企像阿维塔、极狐,销量平平,市场表现不敌“嫡长子”。两条路径,高下立见。
上汽再也坐不下去。2025年春,尚界品牌横空出世,成为鸿蒙智行第五“界”,与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组成五角阵。尚界之“尚”,带着上汽刻骨的荣誉与焦虑——它是一场不得不赶考的中途插班。从上汽与华为签约到首车上市,用时仅十九个月,几乎是以“火箭速度”抢时间。
但尚界不是万能药。鸿蒙智行虽能带来技术与品牌加成,然而“平价+智能”这条路极其艰辛。相比售价高达数十万、彰显身份的“凡勃仑效应”车型,二十万以内市场是无数自主品牌血肉横飞的修罗场。这里拼的是性价比、成本管控和市场灵敏度。上汽要想在20万级市场承载华为智能化方案,降本压力山大,如何造出既有智能又能赚钱的爆款,颇考验功力。况且,尚界首款H5车型本质上是上汽现有车型的深度改造,而非从零到一的鸿蒙孵化。不过,上汽多年的智能平台积累,多少让鸿蒙方案可更快上车。
市场侧目。聪明如贾健旭,早已改掉了过去的执拗和固守。“主导权不重要,销量才重要。”他甚至可以让华为来指挥自己的生产体系——灵魂什么的,先放一边吧,爆款才是硬道理。面对千家经销商报名,业内猜想尚界或许会成为荣耀手机那样的“爆品鞋王”。
当然,尚界能否成为“失地收复战”的决胜武器,没人可以预言。一方面,是华为技术与品牌的护城河,另一方面,是上汽多年制造与供应链的积累。如果能撞出火花,上汽未必不能绝地反击,把丢掉的五年时间连滚带爬地抢回来。至于过程是跪着,还是站着,谁还在乎?赢家,永远获赞。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