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闷声干大事,宁德时代落户洛阳,比亚迪扎根郑州

得,夜深了,这会儿脑子才算清醒。咱今天聊个有意思的事儿。

一提河南,你脑子里是啥?

烩面?胡辣汤?还是那句被念叨了千百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能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河南更像一个符号,一个庞大、略显沉默的农业大省,一个每年春运都要上演“百万雄师”返乡的劳务输出地。

但你猜怎么着?

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这片古老的黄土地,正在干一件最时髦、最硬核的事。

宁德时代,电池界的“宁王”,前脚刚在洛阳砸了上百亿,后脚又追加了20亿成立新公司。整个盘子算下来,三百多亿的真金白银,目标是搞一个年产值两千亿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在千年古都旁边,直接空投了一个能下金蛋的巨无霸。

另一头,郑州,比亚迪的超级工厂跟摊大饼似的,一期二期三期,连片面积奔着两万亩去了。那架势,不像在建工厂,倒像在建一座城。目标更吓人,远期年产一百万辆新能源车。

你把这两件事儿放一块儿琢磨,是不是有点魔幻?

河南闷声干大事,宁德时代落户洛阳,比亚迪扎根郑州-有驾

一个是中国电车的心脏,一个是电车的躯干,不约而同,重仓了河南。这事儿就像你发现班里那个最老实巴交、天天埋头种地的同学,突然成了全校最火的摇滚乐队主唱和吉他手。

别扭吗?太别扭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河南?

官方给的那些理由,你上网一搜,写得明明白白:什么政策扶持啦,地理位置优越啦,产业聚集啦,市场巨大啦……

说真的,这些话,就像公司年会上老板的祝酒词,句句在理,但听着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哪个地方不想搞经济,不想政策扶持?中国这么大,地理位置好的地方也不少。这背后的道道,比这几条干巴巴的理由,要深得多,也带劲得多。

要我说,这事儿你得倒过来看。

别问“为什么是河南”,得问“为什么不是河南?”

过去几十年,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玩的是一种“沿海优先”的模式。资源、人才、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向东南沿海那几个窗口。这个策略没毛病,集中力量办大事,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

河南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粮仓。后盾。兵源地。

每年,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母亲,把最新鲜的粮食输送出去,把最能吃苦耐po的年轻人输送出去,支援着那些灯火通明的沿海城市。你看那些高楼大厦、那些闪亮的CBD,它们的砖瓦里,或多或少,都掺着点中原的汗水。

这种模式的代价是什么?

就是河南自己,长期以来有点“营养不良”。除了一个郑州还能在全国城市序列里掰掰手腕,其他地方的存在感,跟它那一个亿的人口,严重不成正比。

这种日子,憋屈不?

换你你憋屈不?

所以,当新能源汽车这波史诗级的产业浪潮打过来的时候,河南比谁都清楚,这是它几十年等一回的“翻身仗”。

以前玩房地产,玩金融,玩互联网,河南可能没拿到最好的牌。但新能源汽车不一样,这玩意儿是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它需要什么?它需要地,大片的、便宜的地。它需要人,海量的、有纪律的产业工人。它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能把成千上万的零件运进来,再把几十万吨重的成品车运出去。

你再看看河南。

地?有。往那一指,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建厂的成本比在寸土寸金的沿海低太多了。

河南闷声干大事,宁德时代落户洛阳,比亚迪扎根郑州-有驾

人?一个亿的人口摆在那儿,富士康早就帮忙“军训”出了一代纪律严明、手脚麻利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从流水线上下来,换个车间,拧的螺丝从手机变成汽车,需要多久适应?

物流?这就更有意思了。郑州那个“米”字形高铁网,可不光是拉人的。它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国的骨架。更别提它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空陆联运枢纽。说白了,在郑州造一辆车,发往乌鲁木齐或者广州,理论上的时间成本,比从上海或者深圳发,都要短。这就是“中国之心”的地理红利,以前没机会兑现,现在机会来了。

这些所谓的“优势”,搁在二十年前,可能一文不值。但在今天,在整个国家经济版图要“再平衡”的大背景下,它们突然就成了最硬的“王炸”。

这还没完。

你再品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个“玩家”的动作。

宁"王"选了洛阳,迪"王"选了郑州。这里头学问可大了。

郑州,是省会,是枢纽,是门面。比亚迪把整车这个“龙头”放在这儿,看中的就是它的辐射能力和集散效应。就像在一个大商场里,把最亮的那个LV专柜,放在一楼最显眼的位置。

那洛阳呢?

洛阳在河南,乃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它当过太多朝代的首都,骨子里有种不甘人后的骄傲。但近代以来,它的光芒被郑州盖住了不少。这口气,洛阳憋了很久。

宁德时代把最核心的电池基地放在洛阳,这步棋,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方面,它避免了跟比亚迪在郑州直接“贴身肉搏”,抢地抢人抢资源。另一方面,它等于是在河南内部,又点燃了一个新的增长引擎。它给了洛阳一个机会,一个重回顶级牌桌的机会。你可以想象,洛阳地方上得有多拼命,把这事儿办成。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商引资项目了,这是“复兴之战”。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选择题。这是一盘大棋。

棋盘上,有国家产业布局从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大战略;有河南这个“老实人”憋了几十年,终于等到风口,要把失去的都拿回来的雄心;还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商业巨头,对成本、效率、市场和地方博弈的精算。

河南闷声干大事,宁德时代落户洛阳,比亚迪扎根郑州-有驾

所有线索,拧在一起,最后指向了中原大地。

这事儿再往深了想,其实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返璞归真”。

前些年,咱们总觉得,最高级的产业,就该在最高级的写字楼里,就该在最繁华的都市圈。但新能源汽车这波浪潮告诉我们,制造业的根,终究还是在土地上,在那些愿意弯下腰、拧螺丝的人身上。

它需要高科技,但它更需要规模化的、朴素的生产力。

而这,恰恰是河南最富足的“矿产”。

以前,我们觉得河南“土”。现在,这种“土”,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它意味着踏实,意味着成本,意味着一种不跟你玩虚的、直接干就完了的执行力。

所以,别再用老眼光看河南了。

当一亿人拧成一股绳,卯足了劲要干一件事的时候,那股力量,足以让黄河改道,让太行山低头。

现在,这股力量,正灌注到一块块电池里,一辆辆汽车上。

看着吧,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长出最硬核的未来。它不光是在为自己正名,也是在为中国制造业的下一程,探一条全新的路。

这盘大棋,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们接着唠。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