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新能源车到了夏天就“露馅”,冬天就“现原形”,那秋天呢?
这不,我这台零跑C11增程180,提车两年半,跑了快2万5千公里,刚给大伙儿交了一份“秋日答卷”,那结果,嘿,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难道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在秋天就自动消散了?
我这车,2023款C11增程180,算是个“首批吃螃蟹”的。
两年半的时间,累计里程接近2万5千公里,这么说吧,电池这块儿,一点都没给我掉链子,稳得一批!
特别是最近这个夏末初秋的季节,气温大概在20度上下浮动,这简直是新能源车的“舒适区”!
你想啊,既不用费大力气给电池降温,空调这耗电大户也基本歇工,这不就是让车辆发挥出最接近标称续航的绝佳时机嘛!
我的“一周续航实测”:数据不会说谎!
我这人,喜欢较真。
这不,就拿最近这一周来做个小实验。
天气是个啥情况?
你们猜猜?
最高温没超过30度,最低温也稳定在20度左右。
关键是,多云阴天,车子停在外面,太阳也只是偶尔露个脸,不像夏天那会儿,跟“烤箱”似的,电池受得了?
这温度,简直是给电池做SPA!
充电习惯?
这点我必须强调!
测试前,我特意把电池慢充到100%。
为啥?
实践证明,慢充充进去的电量,比快充更“扎实”,续航能力能实实在在多出个5%!
这可不是我瞎说,是血泪史总结出来的经验,用了就知道!
路况如何?
这周主要是在城里跑,上下班通勤,来回25公里。
大家都知道,城市道路频繁启停,但我的驾驶习惯,尽量温柔,刹车踩得少,动能回收直接拉满。
这不就相当于给电池“回血”嘛!
环线最近因为施工,我只能避开了,不然还能跑得更“爽”。
里程消耗?
正常通勤一周下来,大概消耗125公里左右。
周末我偶尔会出去逛逛,再加个30-40公里。
按理说,我的C11增程180,纯电跑个一周,绰绰有余,还能剩下个20-30公里,准备下次充电。
结果?
简直了!
这一周下来,我实际消耗了149.6公里。
而车子显示,还剩余30公里的CLTC纯电里程。
加一块儿,149.6 + 30 = 179.6公里!
接近180公里的标称续航,这简直是“续航达成率100%”的节奏啊!
两年半,近2万5千公里,我的老伙计,你可真行!
“老司机”的肺腑之言:两点让你续航“不虚标”!
慢充,慢充,慢充!
我再说一遍,能慢充就慢充!
这不仅是对电池的温柔呵护,更是实打实地让你跑得更远。
别嫌慢,这5%的差距,有时候就能救你于“电量焦虑”之中。
地库,是新能源车的“避暑胜地”!
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把车停在地库里,早上上车,电池温度直接20+,电压稳定得不要不要的,掉电速度肉眼可见地慢。
这就像给身体保暖一样,电池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秋天这不冷不热的天气,空调压缩机基本可以退休了,我这车百公里电耗能压在17度出头。
比夏天那会儿,能省个3度电!
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包回血”啊!
所以啊,别老听那些“新能源车冬天续航打骨折”的说法就吓住。
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用车方法,就像我这台C11增程180,它依然能给你带来惊喜。
冬天表现如何?
我也会继续给大家交作业!
我的零跑生活#
笔者说: 实践反复证明,新能源车的续航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车环境和驾驶习惯。
许多时候,我们遇到的“续航缩水”,并非车辆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它最舒适的“工作状态”。
读者视角: 想象一下,你开着车,看着仪表盘上稳稳的续航里程,心里是不是特别踏实?
这秋日的美景,就该是这样轻松自在地去享受,而不是被电量数字牵着鼻子走。
场景代入: 就像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皆有其时。
新能源车在不同季节的表现,也各有其道。
秋天的这份“从容”,恰恰印证了新能源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用车方式的日益精进。
数据支撑: 17度出头的百公里电耗,对比夏天普遍20度以上的水平,这3度的差异,换算成一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笔“省下来的电费”,足以让你多去几次心仪的咖啡馆,或者给家人添置一份小礼物。
情感共鸣: 当我看到这接近100%的续航达成率时,那种满足感,不亚于完成了一项挑战。
它让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这种“老伙计”般的信赖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专家解读: 零跑C11增程180的电池管理系统,在这类“温和”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能量密度优势。
结合慢充的“养护”作用,以及地库提供的“恒温”环境,共同造就了这令人欣喜的续航表现。
创新比喻: 就像一位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最佳状态下,总能发挥出超常水平。
这秋日里的零跑C11,就是这样一位“运动健将”,它的每一次奔跑,都充满了力量与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