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

比亚迪最近有点尴尬。你说它不努力吧,研发岗员工都招了十多万,资金砸进去六百亿,技术储备拉满,电池、电机、芯片啥都有,一条龙全搞定。但你再一看销量和利润,2024年都快过完了,国内市场销量还没突破三十万,数据要是把海外那部分剥离出来,国内销量还一路下滑,搞得像爹不疼娘不爱似的。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一哥,怎么就陷入了技术转化的困局?

比亚迪的梦想挺大的。人家说造车不是为了炒股,是想做点实事。你瞅瞅那个自造硬件能力,老美老德都得打够视频电话讨论几次才能学个皮毛。可比亚迪发现,光搞技术没用,国内那些造车新势力,上来就是价钱大杀特杀,把价格拉到地板上,一窝蜂涌进了中低端市场,这不就踩到比亚迪老底了吗?这帮新势力根本不在意卖车到底赚不赚钱,活得久不久,只要资本市场跟着涨,他们就能继续玩。和他们拼价格,比亚迪还抱着造富国强的想法,说实话有点像老黄牛对着马蜂窝——又不狠还一肚子苦水。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看看比亚迪这两年国内的财报,那叫一个难看。研发烧钱,渠道烧钱,技术投入一年比一年猛,结果利润没跟上,销量还萎缩。这跟种了满地庄稼,收成还被邻居抢走一样窝火。原因其实挺明白。比亚迪有真本事,可这本事全拿来自己用,就跟农民种了粮食只自己吃,没给别人分。你说这招还挺老派,按理说技术全产业链自己掌握,产品性价比又高,应该是市场上横着走的主,可事实上变成了,别人家照葫芦画瓢,技术壁垒不够高,自己成为全行业的“免费教练员”。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这几年就是血海厮杀,大家伙都在拼命打价格战追销量,眼里只有资本市场那张交易表。而且比亚迪的技术还大都没有专利护城河,别人模仿起来成本不高。那边刚造出个新电池,这边新势力立马给你改个马甲,蹭个热度,最后都成了“你有我也有,大家山寨齐飞”。等到市场一动荡,国际局势再飙起雾霾,比亚迪海外端也变得不稳定,结果就是,自己家先被国内对手打烂,然后外面风浪一来,里外不是人。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所以比亚迪其实现在被逼到了道口,一个做事起家的技术派,被一群炒股票卖概念的资本玩家围追堵截,还要面对全行业抄作业不付学费的困境。这种“高技术没利润”的窘境,说白了就是自家种地、自家吃粮,种得多了还不如拿出来卖给大家,赚个供应链的钱。可问题来了,到底是要坚持做自有品牌,死磕消费端?还是收缩战线,退居幕后,转做零部件技术供应商?说白了就是到底是端着自己的饭碗吃,还是变成给大家打饭的小二?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国际上的巨头早在这事上走过不少弯路。只做品牌就得养一堆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广告宣传,成本高得剃头挑子一头热;只做供应商呢,技术跟销售绑定,能把投入和收益拉到正相关,利润也能最大化。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真要让比亚迪当个幕后供应商,估计董事会都要皱眉头。

但眼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全军覆没的危险真不是危言耸听。造车新势力用“快钱思维”拼命烧钱,利润都甩水花去了,亏死也不在乎,只要资本能撑,亏了就再融资,死了再换个壳。所以比亚迪技术再硬,没有行业壁垒和专利保护也白搭,到最后就是大家你仿我、我抄你,搞得整个行业都没赚头。

比亚迪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技术转化难”。投入这么多资源研发,一直没形成行业内的真正技术赋能,大部分成果都留在自己田里,没去全国扩散。研发成果用来提升自家电动车配置是好事,但如果行业竞争太狠,只做自家品牌,那市场份额和利润迟早被人蚕食。现在比亚迪的技术既没有外供全国各厂商,也没有用专利把门锁死,结果就是自己创新了半天,其它品牌跟着山寨,最后都变成了技术成果“共享会”,谁家都能分一杯羹。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步入白热化,有了新势力的资本作案,谁还看理想主义?目前中国主要的新势力企业,就是借助资本市场当“韭菜收割机”,家家都敢为市场烧钱,谁能挺到最后谁是赢家。比亚迪呢,是民营企业少有的“认真派”,从创始那天起就打着技术强国的旗号做事。但在资本浪潮里,“认真造车”反而成了小众精神。别人市场血拼连亏都不皱眉头,比亚迪却还想着可持续发展,技术报国,结果市场份额被抢走,利润也被稀释。

比亚迪现在进退两难,要么继续死磕消费者,要么学学国际巨头转做幕后高手。这其实就是个大抉择。如果专心做供应链,把自产技术供应给全国厂商,不抢饭碗,只做米、面、菜的高级供货商,那压力能小不少。这样没了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的大脉搏,技术收益和投入挂钩,利润反而更稳。可要是想继续做C端市场,就得跟新势力贴身肉搏,每天都得盯着价格战,还得想方设法在技术上维持领先,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事。

比亚迪技术努力,价格战被围,销量利润双下滑-有驾

所以市场倒逼比亚迪必须给出答案。如果继续两头烧钱,技术研发上一把火,市场竞争又一把火,那烧到最后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新能源车行业这锅大烩菜,谁能端稳自己的碗,还得看最后能不能把自己的技术撑起来,不然就是技术先进,利润稀薄,长跑跑到一半变“技术慈善家”。

一句话,技术再牛可惜转化不成利润,就是给行业当免费老师;钱烧得大,仗打得猛,口袋空了照样难活。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