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

在一次创新嘉年华上,会场内人头攒动,各类高科技展品吸引了无数参观者驻足。展台上摆放着诸如高性能30T发动机、世界领先的9AT变速箱、L4级自动驾驶装备、新一代无钴电池和前瞻性的氢能动力总成等技术成果。

不少人一时以为这些产品属于大众、丰田、奔驰或者现代日产这些国际大牌,觉得如此多的核心技术,应该只属于海外顶级汽车企业。实际上,能一次性展示出这么多前沿成果的公司,并非全球知名的合资厂商,也不是谁想象中的国际强手,真正做出这些成绩的,是中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2021年6月28日,在长城科技盛会上,长城集中发布了112项科技创新成果。上面提到的那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想详细列举,名单会拉得很长,里头大部分堪称行业重磅。

举几个实际例子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 30T发动机+驱动电机,热效率高达38%,峰值功率380千瓦,最大扭矩750牛米,节油提升25%,将成为未来硬派越野车的心脏。

- 柠檬混动DHT系统,纯电续航200公里,整体续航超1000公里,城市油耗下降半数,百公里综合油耗46升,“高油耗”的帽子说摘就摘。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 智慧座舱系统,融合语音、视觉等能力,2021年实现了“看着就能说”,2022年年底实现多种人机交互,包括唇形识别、手势监测、眼动追踪等视觉算法落地。

氢能源动力方面,首代燃料电池最大功率150千瓦,储氢密度提升到57%,功率密度达42千瓦每升以上;二代产品已在研发。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在“氢动力系统”上,长城实现了电堆和核心部件全面自主,燃料电池发动机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实现了全部关键部件国产化。

无钴电池,作为新一代动力电池,正极不用钴,能量密度达到高镍811的水准,成本更低,彻底摆脱对钴的依赖。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除了上面这些大项目,长城还公开了2025年的最新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卖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

拿2020年来对比,当年长城卖出约111万辆车,总营收只约1000亿,新能源车还不到10万辆。也就是说,5年内要增加近300万辆销量,且新增几乎全是新能源车型。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当长城把2025目标宣布出来时,现场一阵静默,只有魏建军坚定的神情和有力的话语回响在会场。

就在此时,大家突然意识到,长城已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汽车厂商,而是变成了一家真正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魏建军的蓝图清楚地显示,长城正迎来一场彻底的自我变革。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这种变革其实早有苗头。早在2020年,魏建军就喊出过“你不变就会被淘汰;如果不主动颠覆自己,就会被别人颠覆”。现在的长城,选择了主动出击,自我进化。

这一进化,重塑了长城的成长路径,甚至让公司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魏建军对长城新定位是“全球科技出行企业”,科技已变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其实很多业内人并没完全搞清楚什么叫“工业”公司,什么叫“科技”公司。虽然大家都卖车,但科技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之间差别非常大。

传统大厂如大众、丰田、通用、日产等,过去和长城自身一样,属于典型的工业型公司。工业厂商注重生产,把低成本做好产品作为核心追求,强调效率和规模,依靠制造带来利润和市场。

长城的野心:研发投入千亿,目标年销400万辆-有驾

科技型企业则更重视研发,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站在产业链的最顶端。工业型公司是科技公司的基础,但科技公司则是更高级的阶段。

美国是最明显的例子,过去20年完成了从制造强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型,全面超越德国、日本等传统工业大国。

20年前,美国的10大企业还是通用、福特、通用电气、埃克森等制造巨头。到2020年,最大的10家公司全部换成了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英特尔、脸书,还有不可或缺的特斯拉,美国产业重心彻底转向创新科技。

在汽车界,特斯拉就是最典型的科技企业,产品虽然是汽车,也有巨型工厂,但大众和华尔街都把它当作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车厂。

与老牌车企相比,特斯拉胜在自主研发,重点开发先进电池、电控、自动驾驶和智能系统,内部科学家比车间工程师还重要。

特斯拉是全行业公认的变革者,它之所以能颠覆传统,不是把制造成本降得更低,而是用全新技术引领行业潮流。

正因为技术突破,尽管特斯拉产能只有百万级,远不及丰田、大众,但市值曾达到过万亿美金,超越了众多老牌车厂总和。

魏建军把长城变成科技型企业,这是长城历史上的转折点。以后长城还是会继续造车,制造和品质已很成熟。但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长城最大的优势,将是技术创新,而不是单纯的制造能力。

为完成这些计划,长城近年已投入数百亿资金。接下来五年,魏建军宣布总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资金将重点用于动力、自动驾驶、纯电、混动、氢能等前沿领域。

为了实现这些研发目标,长城还要加大在全球范围吸引研发精英的力度,到2023年,全球研发总人数将达3万,其中软件研发人才超过1万。

未来,长城会构建覆盖全球各大技术领域的研发基地,拥有遍布世界的实验室和创新中心,让企业完全升级成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此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只有华为、阿里等少数互联网企业。

长城汽车转型科技企业,不仅会让自己实力大增、在合资和国外品牌中实现赶超,更大的意义在于,将带动一批中国企业走向科技型道路,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帮助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真正提升国家竞争力。

未来中美竞争,我们将越来越有底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