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5mm车身藏着多少门道?五菱荣光双动力版让老张这个跑了十年货运的人,头一次觉得微面也能玩出新花样
老张上周在服务站碰见我,指着刚提的五菱荣光纯电版说了句:“这车,懂的人自然懂。”我凑近瞧了瞧那个封闭式前脸,心里大概明白了——这年头能把电动版整备质量控制在比油车只重55公斤,光这份功夫就值得琢磨。
说起来也有意思,五菱这次推出的双动力策略像是在下一盘大棋。燃油版那台1.5L发动机,78kW的功率数据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可老司机都清楚,微面这种车要的不是账面马力,而是低转速时能不能拉得动货。柳州赛克那套LC2机器,听说在调校上花了不少心思,特别照顾了城里走走停停的工况。跑城市配送的老王试过之后只说了四个字:“够用不飘”。
电动版倒是给了些惊喜。100kW的电机功率居然超过了油车,开过电车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起步那股劲儿和油车完全是两回事。不过最高车速定在135km/h,这个设定挺聪明——城里送货哪用得着跑那么快,倒不如把电省下来多跑几趟。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比不上三元锂,但胜在皮实耐造,对于天天充放电的商用场景来说,或许更合适些。
车身尺寸的文章更值得说道。4535mm的长度、2850mm的轴距,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的是空间利用的学问。1870mm的车高让成年人能在车里直着腰干活,这点对经常装卸货的人来说简直是刚需。有次帮朋友搬家电,那种能站直身子往里塞洗衣机的感觉,开过平头微面的人大概会懂。
座椅布局也透着些门道。五座版的第二排能折叠但不能翻,七座版的第三排既能折又能翻——这种差异化设计背后,大概是五菱做了不少用户调研。跑货的人要的是快速变换空间,带家人出门的人才需要那些复杂功能。23处储物格听起来挺诱人,虽然还没见着实车,但想想工具、单据、零钱这些零碎东西能各有归处,确实省心。
钢板弹簧这个配置,年轻人或许会觉得老土,可在商用车领域,这玩意儿的地位就像老师傅手里那把趁手的扳手——看着普通,用起来才知道好。后桥那5片钢板弹簧,承载能力摆在那儿,坏了随便找个修理厂都能搞定,维护成本低得很。前面用麦弗逊独立悬挂,算是在舒适性上做了些让步,这种前舒后硬的搭配,在这个价位段已经算是厚道了。
纯电版和燃油版除了前脸和动力系统,车身侧面几乎一模一样。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偷懒,可我倒觉得这是精明——模具省了,成本降了,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这些掏钱的人。就连轮胎规格都统一成185/70R14,虽然不起眼,但换胎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种标准化有多方便。
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五菱的定价策略。虽然价格还没正式公布,但看这配置和用料,大概率还是会延续“价格杀手”的传统。平台通用、零部件共享、生产流程优化,这些看不见的地方省下来的成本,最终会反映在终端价格上。有时候真觉得,把车造得既便宜又不廉价,这份本事比堆配置更考验功力。
ABS标配算是给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虽然没有什么花哨的电子系统,但对于一款实用工具车来说,够用就是最大的实用。尖头设计比传统平头微面多了点缓冲空间,这种看得见的安全改进,大概比那些看不见的电子配置更让人踏实。
说到底,全新五菱荣光这款车瞄准的还是那些对价格敏感、对实用性有要求的人群。城市配送的个体户、乡镇跑运输的小老板、需要大空间的大家庭——这些人要的不是什么高级感,而是一台能踏踏实实干活、不怎么坏、坏了也修得起的车。双动力选择给了不同需求的人更多选项,这或许就是五菱说的“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意思。
至于这车到底值不值,等实车上市跑个半年,自然就有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