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贴上“笨重”“落后”标签的铅酸电池,在2025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力量并非技术突破,是政策导向。
当雅迪、爱玛、台铃等头部品牌的新款电动车齐刷刷换装铅酸电池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锂电池真的比铅酸电池安全吗?
数据显示,铅酸电池爆炸概率仅为锂电池的1/200,2024年由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中,锂电池事故占比高达82.1%。 这场看似倒退的回归,实则是一场关于安全与实用的理性抉择。
2025年9月1日,电动车行业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 修订后的新国标标准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铅酸电池车型的重量上限从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 这8公斤的调整,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过去,由于重量限制,铅酸电池因体积大、分量重而难以满足标准,只能让位于锂电池。 如今,放宽限制后,电动车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的铅酸电池,续航里程从原来的25公里轻松提升至50公里以上。
雅迪、爱玛、台铃等品牌迅速响应,新版车型均已转向铅酸电池配置。
政策倾斜不仅体现在重量调整上。 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使用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产品。
这一规定直指劣质锂电池的源头,那些由小作坊采用新能源汽车拆解电芯组装的电池,价格低廉但隐患巨大。
新规实施后,锂电池生产成本显著上升,价格进一步与铅酸电池拉大差距。 一组60伏20安的铅酸电池售价约800元,而同容量的品牌锂电池价格高达2400元。
安全焦虑是消费者转向铅酸电池的另一大推力。《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规定,使用满5年的锂电池必须接受第三方机构安全评估,未通过者需强制更换。 这一要求增加了锂电池的长期使用成本和管理负担。
相比之下,铅酸电池的化学性质更为稳定,热失控温度达200度,远高于锂电池的80-120度临界点。 即使发生故障,铅酸电池最多鼓包变形,锂电池则可能瞬间爆燃。
各地政府的以旧换新政策更是直接助推了铅酸电池的回归。 海南省规定,消费者淘汰旧锂电池车并换购铅酸电池新车可获800元补贴;四川省的补贴比例高达20%,封顶500元。
这种差异化补贴明确传递出政策导向:鼓励铅酸电池,防范安全风险。 对于日常通勤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用户而言,铅酸电池的低成本(购价仅为锂电池1/3)和高残值(淘汰后仍有35%残值率)显然更具吸引力。
铅酸电池的回收体系也为其加了分。 我国已建立完善的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制度,骆驼股份等企业形成的“生产-回收-再生”闭环模式,使铅酸电池回收率高达99%。
反观锂电池,拆解复杂、回收价值低,且新规禁止使用二手动力电池芯,进一步压缩了其市场空间。
尽管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方面仍占优势,同等重量下续航可达200公里,快充30分钟恢复80%电量普通用户对极端性能的需求有限。
当政策、安全、成本三重因素叠加时,铅酸电池的实用主义回归便成为必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