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景可太尴尬了,朋友刚提了辆奔驰GLS,正兴冲冲地聊着德国车的厚重感,旁边就有人幽幽地飘来一句:现在买这车,勇气可嘉啊,榜单前十名,居然就剩一根独苗撑场面了。
这话听着扎心,可真不是空穴来风。翻开最新的2025年1到9月大型SUV销量榜,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数据出了错。整个牌桌几乎是被国产新能源一脚踹翻了,前九个位置,清一色的自主品牌,密不透风。曾经加价都一车难求的德系豪门,如今的光景着实有些惨淡。
问界成了最大的赢家,M8和M9两款车型联手,销量都直逼10万台大关。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后面好几个品牌的销量加起来,可能都还够不着人家的零头。理想L9虽然也卖了超过3万台,守住了第三的位置,但和问界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比起来,已经显得有些距离感。更别说领克900和刚刚上市不久的乐道L90,一个紧随其后,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短时间内就冲到了两万多台的量,实力不容小觑。
传统合资品牌的阵地,可以说是失守得相当彻底。奔驰GLS成了最后的遮羞布,孤零零地挂在第十名,像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个贵族,眼看着周围全是新兴势力的喧嚣。而它的老对手宝马X7,连前十的门都没摸到,三千出头的销量,和国产车头部那动辄几万甚至近十万的数字放在一起,简直不忍直视。雷克萨斯LX的处境也同样尴尬,这对难兄难弟,算是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时代变了。
当然,这个市场并非铁板一块。百万级别的领域,又是另一番景象。仰望U8和迈巴赫GLS的销量都在一千台上下,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考虑到它们的售价,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在这个级别的消费者眼里,品牌的图腾意义和产品的独特性,依然是新能源尚未完全攻破的壁垒。
往下看,景象就更加凄凉了。猛士917和极氪9X这类试图走高端个性化路线的车型,市场反响平平,销量连七百台都没到。至于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美系大家伙,像领航员、红杉、太浩,销量只有两三百辆,几乎快要被市场遗忘。更让人唏嘘的是,一些我们记忆中还不错的车型,比如北京BJ90,现在已经沦落到榜单末尾,惨淡的数字诉说着市场的无情。
说白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份额增减,而是一场消费观念的剧烈碰撞。当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各种新奇的用车体验成为主流叙事时,传统豪华品牌所倚仗的品牌光环和机械素质,似乎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了。哈弗H5能挤进前列,靠的是它独特的定位和性价比,这本身也说明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务实。
所以,这已经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一场降维打击。当国产新能源用技术和体验重塑了游戏规则,那些还在坚持传统的巨头们,如果还找不到转身的方向,那它们的未来恐怕只会更加艰难。属于BBA的那个大型SUV时代,可能真的就这么悄悄翻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