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新闻,鸿蒙智行,就是华为攒的那个局,搞了个什么“国庆安心行”服务。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车还没卖明白几辆,就开始卷服务了,而且卷得特别魔幻,特别超现实。
这操作属于什么呢?属于典型的降维打击,或者说,掀桌子式竞争。别的车企还在琢磨怎么给你多送个脚垫,怎么把大屏幕做得像KTV包房的时候,鸿蒙智行这边已经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开始给你的朋友送温暖了。你看那个“亲友救援同享服务”,每位车主可以给朋友发救援券,而且不限品牌。
不限品牌,朋友们,这四个字简直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电击棒,直接戳到了所有友商的G点上。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开着你的奔驰宝马特斯拉,在高速上趴窝了,心态崩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你那个刚提了问界的朋友,可以像个从天而降的圣人一样,慢悠悠地打个电话:“兄弟,别慌,我摇人。”然后,鸿蒙智行的救援车就闪着圣光来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是一种社会性死亡和品牌信仰崩塌的双重暴击。你花大几十万买的豪华品牌,最后被一个“杂牌军”给救了。你朋友甚至都不用说话,那个眼神,那个欲言又止的微笑,已经把你内心的骄傲碾得粉碎。你还怎么好意思说你的德系血统纯正,你的新势力智能化高?在绝对的“我能救你”面前,一切参数和品牌玄学,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心理上的碾压。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面子问题。这就好比你在打《只狼》,被boss虐得死去活来,结果你旁边一个玩《王者荣耀》的朋友,突然掏出个修改器说,来,我帮你锁个血。你是什么心情?你只会觉得你之前受的苦,都是一场笑话。
华为这帮人,真的太懂人性了。他们根本不是在做服务,他们是在做社交裂变,是在玩一种很新的“传销”。他们把每一个车主,都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广告牌,一个行走的“策反”基地。这个救援券,就是发给你朋友的“体验卡”,是通往新世界观的“任意门”。用一次,你的信仰就可能动摇一次。用两次,你可能就直接打开APP开始看车了。这就是阳谋,赤裸裸的阳谋,就问你怕不怕?
而且你看他们搞的那个15项全车安全检查,还有西部地区的专属保障,什么轮胎递送、返程托运。这已经不是车企了,这是海底捞和顺丰的合体。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鸿蒙智行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营销是直接把对手的用户体验按在地上摩擦。
很多人会说,自动驾驶才是未来,智能座舱才是核心。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问题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L4也得变L懵。现实的道路,是一个混沌的、不讲道理的黑暗森林。在这种森林里,一个能随时出现的“奶妈”型服务,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更能给你安全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如此。你买一辆车,本质上是买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你从A点到B点的位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最怕的是什么?是失控。趴窝就是最典型的失控。鸿蒙智行现在做的,就是在你可能失控的所有环节,都给你安排了一个“金钟罩铁布衫”。
而且这种服务本身,就是在给品牌“修仙”,积累功德。我之前就说过,有些品牌是自带玄学光环的。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信仰很难被打破。但鸿蒙智行现在用了一种最朴素、最蛮横的方式来破这个局:我对你好,我对你好到无以复加,我还对你身边的人好。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当你的信仰开始被现实的服务细节反复冲击,迟早有一天会裂开一道缝。
我甚至能想象到一个场景。一个特斯拉车主,虔诚的信徒,在新疆自驾游,爆胎了。他打开APP,发现官方救援要从几百公里外调过来,最快也要明天。他绝望地发了个朋友圈。半小时后,他那个开问界的朋友一个电话打过来:“别动,我给你叫了个鸿蒙的轮胎递送,俩小时就到。”
那一刻,什么FSD,什么一体式压铸,什么赛博皮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眼前这个热乎的轮胎。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别小看这种服务活动。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这是一次战略级的“认知作战”。它在瓦解旧的品牌秩序,建立新的价值锚点。它在告诉所有人,未来的汽车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价格的闪电战,更是服务和体验的“治安战”。谁能把用户和用户身边的人都伺候舒服了,谁才能真正地活下来。
这就是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鸿蒙智行现在的状态,就是已经把脚踩在油门上了,至于前面是悬崖还是坦途,他们可能真的不在乎。这种颠劲儿,才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竞争力。服了,真的服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