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手车市场里,别克英朗曾凭借亲民的新车定价和合资品牌光环,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备选项。但内行人在选二手车时,却常常对它“绕道走”。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老款英朗搭载的三缸发动机长期使用后抖动加剧、故障率偏高;部分车型的6AT变速箱存在顿挫、换挡逻辑问题,维修成本不低;加之内饰用料粗糙、隔音效果差等体验短板,让其二手市场口碑逐渐下滑。更关键的是,英朗保值率远低于同级别日系、德系车型,三年保值率仅50%左右,入手后容易“缩水”。本文结合真实车主案例和市场数据,拆解二手车不买英朗的深层原因,帮你避开购车陷阱。
一、核心部件隐患:三缸机“劝退”,变速箱拖后腿
一辆车的耐用性,核心看发动机和变速箱。而英朗在这两大件上的表现,恰恰成了二手车市场的“减分项”。
(1)三缸发动机:抖到“发麻”,后期故障扎堆
2018-2022款英朗主推1.3T三缸发动机,当时厂商宣称通过“平衡轴”“橡胶减震”等技术解决了抖动问题,但实际长期使用后,缺陷逐渐暴露。
山东车主王先生2021年买了辆2019款二手英朗,车龄3年,行驶里程6万公里。他告诉我们:“刚接手时觉得动力还行,市区代步够用。但开了半年后,冷启动时方向盘抖得像‘按摩仪’,怠速时中控台放的硬币都能震掉。去修理厂检查,师傅说三缸机的机脚胶老化了,换一套要1200元,而且这是三缸机的‘通病’,再过两年可能还得换。”
更麻烦的是三缸发动机的故障率。某二手车商透露:“收英朗时最怕遇到1.3T车型,10万公里以上的车,80%会出现气门室盖渗油、涡轮迟滞加剧的问题。有辆2018款英朗,原车主开了8万公里,发动机怠速不稳,怠速时转速忽高忽低,修了三次才勉强稳住,光工时费就花了2000多。”
相比之下,2023年后英朗换回1.5L四缸发动机,但二手市场流通的多是老款三缸车型,这成了绕不开的“硬伤”。
(2)变速箱:6AT顿挫成“顽疾”,双离合可靠性存疑
英朗的变速箱问题同样让车主头疼。2015-2017款英朗搭载的6AT变速箱(型号6T30/6T40),被车主吐槽“换挡像‘打齿’”。
浙江车主李女士的2016款英朗,二手入手时里程5万公里,她说:“低速跟车时,变速箱总像‘卡壳’,2挡升3挡时顿挫感特别强,有时候急加速,转速拉到3000转还不换挡,发动机嘶吼半天速度才上来。去4S店查,说是变速箱阀体磨损,修一下要5000多,比同级别日系车的CVT变速箱维修贵一倍。”
而2019款部分车型搭载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虽然换挡速度快,但低速换挡顿挫、过热保护的问题频发。有车主反映,堵车时变速箱频繁在1-2挡切换,会突然出现“闯动”,严重时甚至会短暂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二手车商收这类车时,往往会压低价格,因为“后期变速箱出问题,很容易砸在手里”。
二、使用体验拉垮:内饰糙、隔音差,细节劝退家用
如果说核心部件是“里子”,那使用体验就是“面子”。英朗在日常驾驶的细节上,短板尤其明显,这在二手车市场里更被放大。
(1)内饰“廉价感”爆棚,三年就显“老态”
坐进二手英朗的驾驶舱,最先感受到的是“塑料围城”。仪表台、门板全是硬邦邦的搪塑材质,用力按压会发出“咯吱”声;方向盘握感粗糙,皮质包裹的版本用两年就会出现脱皮、起皱,低配车型的塑料方向盘更是冬天冰手、夏天粘汗。
河南的一位车主买了辆2020款英朗,原车主用了3年,他发现“中控屏卡顿得厉害,倒车影像延迟1-2秒,有时候明明停稳了,屏幕还在‘晃’;空调旋钮松动,转起来‘哗啦’响,对比同价位收的二手卡罗拉,内饰质感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更尴尬的是内饰异响。车龄超过4年的英朗,走烂路时中控台、车门板会传来各种“杂音”,有的是卡扣松动,有的是塑料件摩擦,维修时要拆内饰排查,费时费力,还可能越修越响。
(2)隔音“聊胜于无”,高速成“噪音房”
英朗的隔音表现,在同级别里属于下游水平,这点在二手车身上更明显。车龄增长后,密封条老化、底盘隔音棉脱落,噪音问题会被放大。
经常跑高速的车主吐槽:“时速超过80公里,风噪从A柱灌进来,胎噪(尤其配韩泰轮胎的车型)像‘嗡嗡’的吹风机,后排乘客说话得靠喊。有次带父母长途出行,老人说‘坐这车里头晕’,后来换了辆二手轩逸,明显安静多了。”
拆开底盘能发现,英朗的隔音棉覆盖面积小,厚度仅3-5毫米,远不如同级别朗逸(8-10毫米)。二手车想改善隔音,得自己花钱加隔音棉、换静音轮胎,算下来要花2000多,性价比大打折扣。
(3)空间设计“反人类”,家用实用性低
英朗定位紧凑型轿车,轴距2640毫米,看似够用,但实际空间利用很不合理。后排地台有10厘米左右的凸起,中间坐人得“劈腿”,长途乘坐极不舒服;后备箱常规容积只有445升,比卡罗拉(500升)小一圈,放两个28寸行李箱就满了,再塞个婴儿车都得折叠。
更麻烦的是后排座椅。英朗的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固定,不能调节,个子高的人坐久了会“窝腰”;而且座椅填充物偏硬,支撑性差,有车主形容“像坐板凳”。对于买二手车家用的消费者来说,这点尤其劝退——毕竟大多数人买二手车,图的就是实用。
三、市场流通“硬伤”:保值率垫底,维修成本高
二手车买的是“性价比”,但英朗在保值率和维修成本上的表现,让它的“性价比”大打折扣。
(1)保值率“跳水”,三年亏一半
在二手车市场,保值率是“试金石”。根据202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英朗的三年保值率仅52%,而同级别的丰田卡罗拉是68%,大众朗逸是65%,差距明显。
也就是说,一辆12万落地的英朗,开三年二手市场只能卖6万左右;而同价位的卡罗拉,三年后能卖8万多。有二手车商算过一笔账:“收英朗时,车龄3年的车,我们最多给到新车价的50%,因为卖的时候溢价空间小,客户还总挑毛病。上个月收了辆2021款英朗,原车主开了2年,里程2万公里,最后5.8万成交,比同年份的轩逸少卖2万多。”
更尴尬的是,三缸机车型的保值率比四缸机还低。2019款1.3T英朗,四年保值率仅45%,有的车商甚至直言“不碰三缸英朗,除非价格特别低,否则很难出手”。
(2)维修成本高,配件“不省心”
英朗的维修成本,比很多人想象中高。一方面,核心部件维修贵:三缸发动机的平衡轴、机脚胶更换,4S店报价1500-2000元;6AT变速箱换阀体要5000-8000元,比日系车的CVT变速箱维修贵30%以上。
另一方面,配件流通性差。英朗的部分配件(如中控屏、空调压缩机)是通用集团专供,副厂件少,原厂件价格高。比如一个英朗的原厂大灯总成,4S店卖1200元,而同款价位的朗逸大灯总成,副厂件只要500元,维修便利性差很多。
有位二手车车主分享:“我的英朗空调不制冷,查出来是压缩机坏了,4S店说要换原厂的,报价3800元;后来找熟人换了个拆车件,花了1500元,还不敢保证能用多久。反观我朋友的二手轩逸,换个压缩机才800元,省心多了。”
四、哪些情况能考虑二手英朗?
当然,英朗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也可以谨慎入手:
预算极低(5万以内),只想买辆合资车代步,且能接受手动挡(2018款之前的1.5L手动挡车型,故障率相对较低);
能找到车况极佳的个人一手车(车龄3年以内,里程5万公里以下,全程4S店保养,无三缸机、双离合版本);
自己懂车,能动手解决小问题(如内饰异响、简单的保养),不介意后期维修麻烦。
但总体来说,在二手车市场里,同价位有太多更优选择:注重耐用选卡罗拉、轩逸,注重操控选朗逸、宝来,这些车的核心部件更稳定,保值率更高,用起来更省心。
买车是件大事,尤其是二手车,最怕“图便宜吃大亏”。英朗的这些问题,不是说它“不能开”,而是“不值得买”——毕竟谁也不想花了钱,还得天天跟修理厂打交道,最后卖车时再亏一笔。看懂这些门道,才能在二手车市场里选到真正的“宝藏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