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谁来维护智驾车测评的权威?

文|成语时评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当前的智驾真的比人更会开车吗?不能承担事故责任的L2级智驾感觉是在耍流氓,需谨慎看待这个过渡期产物。当然,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本篇评论,我们回到懂车帝这场测试本身,被测的车不行,测试本身就Ok吗?

(二)谁来维护智驾车测评的权威?-有驾
懂车帝被穷追猛问

布做的假车,纸糊的野猪,外加量身定制的“翻车套餐”—这场号称检验智驾水平的“大考”,愣是把懂车帝的智驾水平测评推上了舆论热搜,质疑者指责其为对国产车激光雷达方案的定向狙击。难道高成本堆出的激光雷达硬件巨兽真的是白忙活一场吗?

(二)谁来维护智驾车测评的权威?-有驾
看不懂这排名怎么排的

深夜高速上,李师傅听着系统提示“已接管车辆”,刚摸出手机,十秒后刺耳的金属撕裂声就炸响在耳边。行车记录仪最后画面里,一辆没开尾灯的故障货车像幽灵般横在路中,而车载智驾直到碰撞前1.5秒才发出警报。这场真实发生的悲剧,与懂车帝测试里那些撞假车的“精彩慢镜头”相比,讽刺得让人脊背发凉。激光雷达模拟考试里集体翻车,那拿下第一的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就真的可靠吗?

实验室里的特制道具专坑自家车

再来回顾测试场这出戏:裹着布套的木头架子冒充故障车,慢悠悠的机械野猪横穿高速。不同考生领到手的试卷居然也不同—特斯拉考卷写着“车速120公里/小时,跟车距离114米”,到了华为这儿变成“车速130公里/小时,跟车距离45米”。好家伙,后者制动难度直接飙升67%!这哪是公平竞赛?基本的控制变量对照组试验都不会做,这不是就像给博尔特脚上绑沙袋吗?

(二)谁来维护智驾车测评的权威?-有驾
华为的不予置评,引来一群人替华为发声

道具组也是“匠心独具”。那些布壳假车的反射强度不到真车金属壳的三成,专治依赖雷达的国产车。华为激光雷达明明在屏幕上标红了障碍物,系统却因毫米波雷达“看穿”布料误判安全,愣是上演“穿墙术”直撞上去。反观特斯拉纯视觉方案,靠着认车轮廓轻松过关。但是这就能说明激光雷达花拳绣腿,摄像头才是真谛吗?暴雨天特斯拉摄像头抓瞎时,谁给消费者递过伞?人眼都模糊,摄像头上更是哗啦啦流雨水。

考场状元并不等于马路战士

测试后,华为甩出16.7亿公里真实路测数据时,懂车帝那15公里封闭路段戏台瞬间垮塌,华为用户蜂拥而至讨伐。这个数字背后是4亿次红绿灯博弈、3.2亿次加塞应对,比“撞假猪”实在得多。94.8%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信任,被一场变量混乱的测试贴上“不靠谱”标签,他们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二)谁来维护智驾车测评的权威?-有驾
看在央视面子上,不好直怼

吊诡的还有引发争议的测试员的“上帝之手”。问界M9明明规划向左绕行,方向盘却被神秘力量掰回直行—懂车帝辩称“系统逻辑如此”,却拿不出方向盘扭矩黑匣子。央视事后紧急删除“联合”字样的操作,活脱脱给这场闹剧扣上公信力破产的印章。

丢掉排名幻象,筑牢生命防线

该给这套实验室魔术卸妆了!岚图汽车捅破窗户纸:高呼用“夜间误判率”“失效兜底能力”替代野猪测试排名。中汽研该牵头组建国家队,给“儿童鬼探头”(要命级)和“野猪横穿”(赔钱级)定不同权重,而不是只用通过项目数来粗暴给车企做排名,彻底终结“一猪定乾坤”的荒诞剧。

最立竿见影的三板斧:

1. 测试匿名化—只标“视觉派”或“雷达派”,让技术路线公平比武;

2. 真车对照组—布壳假车旁停台真车,看系统认不认亲娘;

3. 用户数据入局—接通华为16亿公里实战记录,比封闭赛道更有说服力。

成语时评:当央视匆忙切割的身影与马斯克转发的捷报同框,我们该记住:实验室能重演“消失的前车”,但没人能承受消失的未来。安全不是排名榜上的数字游戏,是方向盘传递的生命重量。与其争当测试场“戏精”,不如把岚图倡议的“失效兜底”铸成行业铁律—毕竟再炫的智驾,也抵不过握住方向盘的那双清醒的手。先把规则做到一视同仁,再当裁判也不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