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柠檬混动1.5T发动机热效率41.5%,我听起来第一反应是:这数字不简单啊。为什么?因为咱是研究了不少发动机参数的,知道热效率这玩意儿一般高得离谱,往往是实验室的理想状态才有可能。要在真实路况下,发动机带负载稳定跑出这个热效率,难度远比单纯比表面数据大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近几年国内车企宣称热效率突破40%的越来越多,可谁家敢把这个数字挂到车跑着油耗还省实测里?很少。长城这回不一样,报告里明确说是整车带负载下测的41.5%,也就是说是发动机实打实在普通路上烧油达到的效率,不是遁入实验室藏着掖着的数据。销售那头老兄跟我说:咱们从不玩那些花拳绣腿,真金白银考个路上的表现,用户开起来才知道啥叫省油。
拿比亚迪骁云1.5L来对比,人家实验室能报43.05%的热效率,相当厉害,但这是理想数据,估计上路高负载环境下肯定打不住那么高。丰田的1.5L混动也就41%,本田40.6%,大众40%上下,长城柠檬1.5T的41.5%,听着像是稳扎稳打把实验室+实操之间的鸿沟拉小了。
我不是说比亚迪那些热效率数字不好,只是想提个醒,大家别光看表面数字。研发流程里就有这坑,比如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阀门时间,混合气喷射,这些参数在实验室可以调到极致,但一到真车,还得考虑整车的气流、散热、供油稳定性、电控反应,这里的博弈非常复杂。
还记得几年前,一个朋友修理店里说:现在发动机设计越来越复杂,参数看着牛,其实开起来容易出问题才麻烦。我当时还不信,后来自己做供应链调研,听供应商说,那为了保证发动机寿命和稳定性,越来越多技术需要折衷。长城这点儿,或许就是取舍的艺术——不要那种实验室里吹得天花乱坠,实操中大打折扣的漂亮话。
我跟销售又聊了下,问他:那长城怎么做到这个实测数据的?他给我解释了半天,说研发团队更倾向于发动机总体的路面表现,比如冷发动机启动、低温环境下燃烧效率等,这些细节实验室不太好全覆盖,而长城在实测阶段特别注重这些现实工况数据,成本投入也大,所以热效率数据更贴地气。至于为什么不去追48%那个极限,他说那纯技术指标,对实际用车价值有限,花大力气反而争来争去,伤了成本,和这些数字比起来,也没啥太大商用意义。
我心头还琢磨着,长城柠檬混动发动机1.5T配混动系统,系统配合肯定不简单,油耗表现肯定不差。以前我算过,1.5T发动机如果热效率不到40%,百公里油耗基本难做到5毛钱以内(当然这数据粗算,城市驾驶,估计省油的不到这数)。多了1.5个点热效率,实际用车里能省多少油钱?长远看可不少。比如一个普通家庭年开1.2万公里的车,按这个差值估算,一年能省个几百块油钱,车买回来几年折下来,这差价值得老用户期待。
顺便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长城选择1.5T这个排量,也许是调研后发现,国内自主品牌混动里,1.5T是技术与成本的平衡点。大排量发动机混动,成本爆表,燃油优势不明显;更小排量发动机动力不足,用户体验差。1.5T发动机带混动,既保持动力储备,又兼顾省油性能,相当实用。这当然只是我个人胡乱想象,没听长城官方确认。
说到渠道用户心理,亲戚小李前几天买了辆柠檬混动车,跟我吐槽:我买车就是图个可靠油耗真省,别跟我说那些表面数据,买回来开几个月油耗就说话。这话,我特别理解。他不信那些刷屏式的厂商宣传,看看各种实测对比才放心。用户这么想,厂家就得脚踏实地推研发,不然口碑经不起耍花招。
我还是有点嫌麻烦的地方。长城把数据直接摆到桌面上,客观真实没错,但公关层面很难炒作,没法用一个创纪录的数字去闹大场面,这对市场宣传来说是鸡肋。人家比亚迪那些动辄报43%、摊开43%+的戏码,市场喊得可热烈多了。长城走稳健路线,得付出更多心力让用户深入理解这41.5%背后的含金量,这不容易。
跑题一下,你有没有想过,发动机热效率这种东西,其实跟厨师烧菜似的。你锅里油有多热热冬天,火候过猛容易烤焦,火候太小菜又不香;同样燃烧室内温度和燃烧过程也得恰到好处,过来过猛或过弱都会浪费燃油。科研人员反复用发动机试锅调火候,才能拿出这样一个真实可靠的41.5%。
不过说回来,我还想问问你,咱们普通用户看到厂商发布类似实测41.5%热效率的消息,真能感受到什么差别吗?油耗省了点,动力够用,耐用不?厂商到底应该多公开点什么数据,能让消费者眼见为实又不至于信息过载?这问题我问自己也问你。
长城这份真实数据的背后,还有什么没说出来的秘密吗?比如材料供应链配合、零部件精度、软件调教等(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发动机不是孤立存在,每个环节都是拼图,缺一不可。
41.5%热效率这事儿,对我这么个在业内混的人来说,算是国产发动机混动技术里一个活人玩意儿的标杆。小数字大含义,期待后面更多实测派厂家入场,给咱真实路况下的省油经济带来新活力。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