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这事儿,细节决定成败,容不得半点含糊。
前不久,一位朋友去4S店做例行保养,被告知需更换“顶配全合成机油”,报价八百。
他觉得离谱,转头自己购入一瓶两百块的靠谱机油,更换后,奇了,发动机运转的声音反而更顺滑了!
这让我开始反思,究竟有多少车主真正掌握机油的门道?
恐怕不少人被不怀好意的商家蒙蔽,要么白白浪费金钱,要么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爱车的“心脏”。
说句扎心的话,你座驾的引擎,没准正被喂食着慢性的毒药。
就拿机油标号来说,娇贵的日系车喝0W-20仿佛甘泉,润滑自如。
但若给“暴脾气”的德系车灌入这等稀薄的油品,那可就等着烧蚀、冒烟吧!
缘何如此?
皆因德系引擎工作环境更加严苛,内部温度动辄突破110℃,0W-20形成的单薄油膜,根本无法牢固附着在金属表面,导致润滑失效,加剧磨损。
去年,我听说这样一桩糟心事:一位新奥迪A4L车主,为了降低油耗,擅自更换了0W-20机油,结果行驶三千公里,机油便消耗殆尽!
去4S店咨询,维修费用竟高达六万!
这哑巴亏,搁谁身上能咽得下?
更令人愤慨的是,某些无良商家,竟然还在给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新车,添加SN级别的过时机油。
须知,配置颗粒捕捉器的车辆,必须使用SP级低硫机油,否则犹如在肺叶中注入水泥,不出两万公里,堵塞便成定局。
我认识的一位本田CR-V车主,在一次保养中被更换了来路不明的5W-30机油,仅仅三个月后,发动机便爆发剧烈爆震,轰鸣声堪比老旧拖拉机,让人苦不堪言。
那该如何挑选合适的机油呢?其实并不复杂,牢记以下几点:
首先,看车型血统。
对于精密的日韩系车,0W-20或30的机油足以胜任。
至于动力强劲的德系车,闭眼选0W-40,基本稳妥。
而崇尚肌肉感的美系车,如今也开始效仿德国,偏爱30粘度的油品。
再者,察车龄状态。
若你的爱车已服役十年以上,就别固守原厂推荐了。
随着引擎内部组件磨损加剧,需选择粘稠度更高的油品,直接升级至10W-60,或许能有效缓解烧机油的窘境。
还有,观气候环境。
身处严寒的东北地区,务必选用0W开头的机油,以确保低温启动顺畅。
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5W足以应对。
当然,若是驾驶性能跑车,驰骋于赛道之上,40粘度的机油或许都显得过于稀薄,需选用等级更高的产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车主热衷于网络搜索攻略,却忽视了随车附带的使用手册。
殊不知,厂家早已将正确答案标注在机油加注口盖上!
切记,莫要盲目信任所谓的“万能”5W-40机油,适宜他人的良药,对你的爱车而言,可能就是致命毒药。
下回保养前,花两分钟翻阅说明书,胜过浏览一百篇网络“大神”的经验之谈。
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信息不对称所致。
4S店与维修厂掌握着远超普通车主的专业知识,若车主自身不主动学习,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对车辆造成潜在损害。
因此,各位车主务必擦亮双眼,提升自身汽车知识储备,避免被心怀叵测的商家有机可乘。
毕竟,爱车如命,呵护座驾还得靠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