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产汽车品牌奇瑞的新闻挺多,很多人看了一圈下来,心里可能都有个问号:奇瑞这是在下怎样一盘大棋?
特别是关于它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各种说法都有。
有人说,星途在奇瑞内部的地位好像不如以前了,是不是要被“降级”了?
毕竟,眼看着奇瑞推出了不少新品牌、新系列,一个个都挺火,反倒是作为“大儿子”的星途,声音好像小了一些。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奇瑞是不是真的有点“偏心”了?
就在大家伙儿一头雾水的时候,奇瑞公司的一位高管,执行副总裁李学用,站出来把这事儿里里外外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大家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未来三个月,要让所有人看到一个完完全全、脱胎换骨的新星途。
这话说得很有底气,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看看星途这趟“重新出发”的列车,到底要开往哪个方向,奇瑞这盘大棋,究竟是怎么布局的。
事情的起因,要从今年7月份奇瑞的一次内部调整说起。
当时,奇瑞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然后把原本自己独立运营的星途品牌,也划归到了这个大事业群里面,成了下面四个事业部之一。
这个消息一出来,外界的解读可就多了。
最普遍的一种声音就是,星途这是混得不怎么样,被集团“收回去”严加看管了。
毕竟从销量数字来看,星途今年的表现确实算不上特别亮眼,没能像一些新势力品牌那样一飞冲天。
再加上,奇瑞自己又推出了一个叫“风云”的新能源系列,里面的车型跟星途的产品线有点像。
就拿风云系列的新车T11来说,它和星途的揽月C-DM,可以说是一个平台出来的“亲兄弟”,用的技术、配置都差不多,但价格上风云T11更实惠,结果订单量一下子就超过了星途揽月。
这么一看,不就是典型的“自己人打自己人”嘛,而且还让当大哥的星途有点下不来台。
所以,很多人觉得,星途在集团里的重要性下降了,似乎也说得通。
但是,李学用给出的解释,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告诉大家,这次调整,非但不是给星途“降级”,反而是给了它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VIP”待遇。
这话怎么理解呢?
他说,在那个新成立的大事业群里,虽然有四个事业部,但星途是唯一一个还保留着高度独立性的。
也就是说,像产品要怎么研发、新车要设计成什么样子、市场宣传要怎么打、销售渠道怎么铺设、怎么维护老客户这些最核心、最关键的部门,星途依然是自己说了算,有自己独立的团队和决策权。
这就好比一个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家里不但不干涉他自己创业,还把家里最好的资源,比如人脉关系、资金后盾,都拿出来全力支持他。
那事业群是干嘛的呢?
就是来给星途当这个“最强后盾”的。
比如,像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关系的维护这些需要整个集团出面才能办得更漂亮、更高效的事情,就由事业群统一调配资源来支持星途。
这么一来,星途既能保持自己作为一个高端品牌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又能享受到整个奇瑞集团的强大资源,办起事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用李学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用事业群的资源去保护和支持星途,给它巨大的空间和长期主义”。
这么一听,哪里是降级,这分明是集中全集团的优势兵力,要保着星途往上冲啊。
当然,光有后台支持还不够,星途自己也得争气,得让大家明白,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品牌。
这也是星途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牌定位。
过去大家提到星途,总觉得形象有点模糊,说它高端吧,好像又没那么深入人心。
所以,这次重新出发,星途给自己定下了两个非常明确的关键词:“科技”和“豪华”。
为了让这两个词不是空喊口号,奇瑞这次是下了血本的。
李学用说得非常直接,以后奇瑞集团研发出来的所有最先进、最顶尖的技术,都会“优先、率先、领先”地给星途用上。
这可不是画大饼,具体的“好东西”都列出来了,比如代表未来趋势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座舱、动力强劲的发动机,甚至连目前还在研发阶段、被誉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只要技术一成熟,第一个装车使用的,必定是星途。
这种待遇,可以说就是“亲儿子”中的“亲儿子”了。
这个承诺在即将上市的新车星途ET5上就已经开始兑现了。
据说,这款车将会是全球第一款搭载地平线征程®6P旗舰芯片的车型,这意味着它的城市智能驾驶能力会非常厉害,同时,车里的智能座舱也会用上奇瑞最新的技术成果。
奇瑞就是想用这种实打实的技术堆料,把“科技”这个标签牢牢地贴在星途身上。
不过,在现在这个汽车市场,光有技术还不足以撑起一个“豪华”品牌。
消费者买车,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身份认同。
这一点,星途的新管理团队心里也很清楚。
所以,除了在技术上发力,他们还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前段时间搞的那个邀请大家一起参与设计新LOGO的活动,就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星途。
接下来,他们还计划在11月份的广州车展之前,举办一个盛大的“星途品牌之夜”。
到那个时候,星途全新的品牌定位、未来的产品规划,都会有一个更详细的发布。
可以说,星途正在努力地告诉市场:我不仅有“理工男”的技术实力,我还有追求品位和格调的“文艺心”。
把目光从星途身上稍微移开,看看它身后的整个奇瑞集团,你会发现这盘棋下得更大。
现在的奇瑞,旗下品牌多得让人有点数不过来,算下来足足有“7+4”共11个品牌。
这在国内汽车集团里,绝对是“最多产”的之一。
除了我们熟悉的奇瑞、星途,还有主打“旅行+”的捷途,与科技公司合作的iCAR,与华为合作的智界,甚至还和路虎、五粮液都有合作项目。
特别是捷途品牌,发展得非常有意思,它自己又分化出了三个系列:一个是主打越野的捷途主品牌,目标是和JEEP这样的老牌越野车竞争;一个是叫“山海”的系列,定位是豪华旅行车;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叫“纵横”系列,直接把目标瞄准了路虎揽胜、奔驰G级这些上百万的顶级豪华越野车。
这么多品牌,很多人都会担心,会不会太乱了?
消费者能分得清吗?
自己和自己打架怎么办?
面对这些疑问,李学用拿大众汽车举了个例子。
他说,你看大众集团,旗下有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等十几个品牌,不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吗?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多品牌发展可能是一条必经之路。
奇瑞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的民族品牌。
当然,他也承认,如何让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特点,让消费者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的,这是他们正在努力做好的功课。
而从结果来看,奇瑞这条路似乎走对了。
今年的前九个月,奇瑞集团已经卖出了超过200万辆车,同比增长了14.5%,创下了历史新高。
他们今年的全年目标是330万辆,如果能完成,奇瑞就有望和比亚迪、吉利一样,进入全球汽车销量的前十名,这对于咱们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提气的事情。
所以,兜兜转转说了一大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星途。
它的这次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其实并不是一次孤立的“自救”,而是整个奇瑞集团在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
打造一个成功的高端品牌,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就像李学用说的,你看国内其他自主高端品牌,比如长城的魏牌、吉利的极氪,哪一个不是摸爬滚打过来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一直强调要“稳步前进,稳扎稳打”,现在看来,星途也正准备按照这个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新的团队已经就位,新的规划也蓄势待发,未来三个月,星途究竟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全新的面貌,或许在11月的品牌之夜上,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