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

说真的,看到奔驰E级一个月里销量就咔嚓掉了快四成,多少有点儿让人心里泛起些问号:这不是豪华车市场的扛把子吗,怎么说跌就跌了呢?

奔驰、宝马、奥迪——这仨不是向来在大街上“隔几步就能碰个熟脸”的吗?

讲道理,哪怕你不混汽车圈,这三个字母也是耳熟能详,可当我们掰着指头数这个7月的销量榜单,画风就忽然不一样了。

奥迪A6L吆喝了一万多辆,乍一看还不错。

但翻翻账本,不禁有点失落:比上个月硬是缩水了小三分之一。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宝马5系也一样,一口气少了将近三千辆,连奔驰E级都顶不住,这降幅差不多快到四成,是不是有点夸张?

汽车圈子里有人说,季节性淡季嘛,每年到了7月都不会有太大惊喜,大家都认了,忙着“避暑+蹭空调”。

可问题是:这样的集体回落,是不是单纯的季节性?

还是说,豪华燃油车这个大蛋糕,已经不是谁都能随意分到大块头了?

搞清楚主因,可不是一句“夏天太热,不想买车”能打发掉的。

每年6月,车企都上演一波“冲量大戏”。

想象一下,那时候卖车的优惠眼花缭乱,销售小哥堪比超市促销员——送保险、提利率、再来个礼包,恨不得把车塞到你兜里。

等考核一过,到了7月气温嗖嗖往上跑,车市里的热情却像冰棍一样化得七七八八。

再加上什么政策刺激退潮,买车的刚需就这么被收割完了。

这一波操作,说白了,就是象征性地把“冲量月”和“淡季”用数据拉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线。

据懂车帝的数据,整个中大型车7月还算“有点缓”,减少了13.7%,头部BBA直接响应了这个行业级别的锁喉套路。

看起来,豪华燃油车市场还真就像被天气和政策这俩哥们儿操控着,你说神奇不神奇?

可是,光一个天热能让几款“老神仙”豪车大幅度掉队?

我是不太信。

其实每次到这种节点,总能看到一些小众品牌在榜单里“有点波浪”。

比如奥迪A7L和沃尔沃S90,就是那种互相掰着手腕,耐不住淡季价格拉锯战的两位“局外人”。

7月里奥迪A7L突然鼓劲了,一口气超了沃尔沃,蹭蹭冲到第四名,沃尔沃只好退居第五。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但你要细抠数量,嘿,还真没差多少。

不过,这俩车型的成绩单就挺“情绪化”的,受需求萎缩、库存调整的影响,说变就变,比翻书还快。

捷豹XFL算是榜单里一股清流,跟别人不一样,竟然还逆势微增了12%,虽然总体只有近600辆,和那些“万把销量的大佬”压根不是一个量级。

红旗H9、凯迪拉克CT6则相对郁闷点,继续走低迷路线。

这就很有意思了,小众车型的阵地好像总在雨打风吹中,自个儿玩自个儿的牌;

有点像吃自助餐那个角落小盘子,不太起眼,却有人始终喜欢。

评论圈子老爱提个“马太效应”,就是说头部品牌越来越稳,后面的小众选手只能靠点骚操作、爆冷才能出圈。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掰开说这类中大型豪华车市场,简直跟微博热搜一样,“流量都给了三个顶流”。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你就看奔驰E级和宝马5系、奥迪A6L,人家销量都在七千八千往上蹦,随便一出手就是扎实业绩。

小众选手,换个头衔都难。

也难怪凯迪拉克CT6这些车有点尴尬,其实也不是它们产品力不行,更多是“品牌力”还不够霸气,全国上下能掀起购买热潮的“豪气粉”不够多。

等你点进销量榜单,都是同一批老面孔在上面集结,每月差不多的风景。

这就说明个事儿——大部分买家还是对“头部品牌”有执念。

反而那些想搞“个性豪华”的小众车型,暂时还得多攒点粉丝,不容易。

说回环比这一茬,6月真是一场“补刀行动”,冲量优惠一头扎进市场,搞得大家都觉得:“现在不买,亏了!”

七月一到,政策撤了,气温窜上去,大家都臊着脸等回调。

青岛大虾都没人吃了,买豪华车就更得捏着预算过。

啥叫“市场逻辑变了吗”?

表面上看,是季节在变,大家控制预算;

背地里想,新能源车子一天天涨势逼人,是不是才是大环境里的压舱石?

每逢有人谈新能源,对燃油车鼻子上那根筋就绷得更紧,好像谁家电动车卖出去,燃油车的订单就跟着缩水一样。

但真要论需求,头部品牌还牢牢抓住自己的票子,一个月七千到上万的销量区间,不得不说,这块市场还不能被新能源一脚踢走。

你要是个奔驰、宝马、奥迪的粉丝,估计还要坚持很久,燃油动力那种浑厚的推背感与品牌情结不是说没就没。

但小众品牌不太一样,市场总量没那么大,每一阵风吹来都可能把库存摇晃得七零八落。

这种现象摆在那里,大家都习惯了,等着下半年传统旺季“金九银十”能不能把市场重新弄热些。

要不是每逢秋天大家置办新车热情再起,估计这些小众车型的竞争还更激烈,毕竟淡季谁都不好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燃油豪华车的基本地位还算稳得住。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新能源虽猛,但那种老派的品牌魅力真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

只要奔驰宝马奥迪扛得住,豪华车市场就还有故事。

不过,现在的变化归根到底,还是受制于政策和季节两大因素。

未来会更悬吗?

小众车型能趁着某次市场波动,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说不准。

头部品牌继续用实力说话,没毛病。

但谁又敢拍胸脯保证,纯燃油豪车永远和销量高峰捆绑在一起?

新能源还在快速成长,用户换车的理由越来越多样化。

年轻人追求的是体验、智能化、配置,不止是品牌和动力。

豪华燃油车的堂皇,或许还不会立刻消失,但也不得不跟着市场节奏而小心应对。

要说这波下跌是一周二周的事,显然不够全面。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豪华燃油车市场已经走进一个更微妙的时代,周期性的起伏只是表象,底层竞争逻辑才是决定因素。

从每月榜单、从涨跌曲线里揣摩,都是赌一把接下来的市场情绪。

每个经销商的脸色,和后台数据,都是实打实的反馈。

当季节与政策齐冷,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进入低温区?-有驾

大家都在看,下一轮谁能吃到更多蛋糕。

用网友的话说:“BBA三强就是车圈里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新势力各种敲门抱着方案来,老业主你就看看谁真有本事。”

你问我豪华燃油车市场到底会不会彻底过冬?

其实,冬天还是早,但冷风已经吹过来了。

品牌有“保温杯”,市场却没人能保证哪一天热气再回来。

有这样一个现实:传统头部品牌占着基本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小众品牌紧跟潮流,力争分到一杯羹。

无论怎么涨跌,你都能在数据背后看到市场选择的聪明和残酷。

门槛高了,要求多了,同质化严重了;

消费者明白钱要花得值,头部品牌能供得上安全感,什么小众车还是得多点故事、多点特色。

不得不说,现在买车,大家都活得精致了一些。

等下一个旺季,看看谁的操作更溜。

你怎么看今年7月豪华燃油车这波集体降温?

有没有觉得你心里的“Dream Car”也开始选新能源了?

留言聊聊,关于你认定的豪华汽车和现实中的那份纠结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