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腾势N8L这款车刚一出来,我就关注了。特别是它的价格,30多万的区间,能买到这么高级的六座SUV,怎么说呢,看似划算,但实际玩细节,你就得掂量着。
首先说设计,你们知道我一直强调看着顺眼很重要这事吧?腾势N8L的外形还算清新,分体式头灯细长得很有科技感,配上中间那个LOGO,觉得挺讲究的。有个事情让我忍不住吐槽,下次请设计师们给灯组再多点心思吧。那个灯,看起来太好嫌弃,怎么说呢,丑得挺奇怪的,亮起来倒也不差,但那外形……真要说的话,觉得灯光设计有点魔术师的水平,把最普通的组合拼出了个天差地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看到这车的空间配置——前排的是零重力座椅,二排也支持加热通风按摩,第三排还能前后滑动,靠背最大120度调节,乘坐体验一看就是高端家用。对,比很多同价位车都表现不俗。可是关于这个空间,唯一的担心就是车身太重,刚开始我还没细想过这个问题,毕竟轻巧不是这个级别的主打,但当我深入思考时,感觉这车的底盘、球头、衬套,磨损估计会比普通车快不少。
其实这个问题反映出一个硬伤——车太重意味着零件负担大、寿命可能短。我猜测,或许这是由它那庞大的电池和豪华配置导致的,能配到这个续航1300公里,成本也会大一些。试想像,日常开上五六年,球头、衬套要频繁换,麻烦程度可能比我预期的还高。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甚至嫌麻烦)的一点,豪华配置硬要堆到极致,也会带来维护成本上升的问题。
关于动力,2.0T发动机加上三电机组合,560千瓦的最大功率,开起来是真的虎,没有一点虚的感觉。这个动力,很像一头发了疯的猛兽,特别是后轮转向,让它在狭窄巷子里转弯都像滑板一样轻松。就算在普通城市道路里,轻轻一转方向盘,转弯半径就只有4.58米。这个数字其实挺震撼的,因为我试过不少同级别的SUV,没有几台能做到这个半径。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看实操表现时,总觉得它的转向质感有点矫揉造作,虽然转半径短,但那种硬梆梆的感觉让我有点失望。转弯用得顺不顺,还要看底盘调校的细腻程度,但我觉得,豪华配置堆得太满,可能会影响到驾驶乐趣。
续航1300公里,心里还是挺佩服的,不管怎么说,这个数值在里程杭中其实也算顶级。我猜测,这个续航,也是它硬件堆料后的产物。没细想过是不是每次放满电、高速150公里时速跑一下,续航能真正稳到1300公里——这是不确定的。毕竟,实际跑路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再说个细节,有点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灯组的设计。开着车,我忍不住一直盯着那丑得让我惊叹的灯光组合,心想,这设计师是拿一个丑到极致的设计模型来锻炼审美的吧?我身边的修理师傅说:这个灯造型真难看,基本上看哪辆车都比不上这丑。好吧,或许有人会觉得没关系,追求实用,但我真不懂,为什么能弄出这种让人恶心的灯。
讲到车灯,真奇葩到极点。本来我还以为LED的设计是未来趋势,结果看到这个组合,只能用丑来形容,简直像是拼装出来的。或许这个设计是某个内心很喜剧的设计师的杰作吧。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设计让你觉得真的不该让我看见的车灯?说不定,这也是设计偏差的典型案例。
我还在想,比亚迪自己怎么定位这个车?它的市场到底是给谁的?我觉得,家用六座SUV,空间和实用性是关键,而动力、续航,当然也不能差。这车在续航和动力上都能算得上硬核,配置也没得挑。只是……那灯实在太坏品味了。有朋友开完笑着说:你看这个灯,简直是车里的一抹阴影,让人不想一直看。我只能笑笑,没有说话。真还不如一个普通的矩形灯组看着喜庆点。
讲到空间的实用性,我还记得我试坐第三排时,发现那调节大概可以最大到120度,靠背一按,坐上去很舒服。整体来看,给家庭用是杠杠的。比起部分同价位的五座SUV,腾势N8L的空间配置优势明显,甚至有人说,这款车是六座车的最佳选择。但我又在想,要是车太重,载着家庭出门,提速、刹车的负担是不是会变大?(这是我猜测,没细想过的事情)这个问题不算大,但总是会在用车中体现吧。
说到价格——售价29.98万到32.98万,整体来说,配置值这个价还算合理。是不是划算,得看你怎么看空间和实用,毕竟每次去超市、带娃出门,空间都得用得上。比亚迪把配置堆得这么满,反而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那些豪华钢炮,实用性和体验都很重要。
(这段时间,我一直喜欢琢磨豪华车其实底盘都挺沉的问题。重量造成的磨损,很多时候比起动力表现,用户用到几年后出现的零件损耗,更实际。你们有没有留意过同价位车的零件耐久性?我觉得,不一定卖得多贵,但保养成本是真的要考虑。)
腾势N8L是一匹猛兽,动力充沛,空间实用,配置丰富,续航超级长。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是那个丑到极点的车灯,还有车身太沉,潜在的零件磨损和维护压力。你们觉得,像这种配置硬核的车,能火多久?或者,说得更直接点,是不是未来的趋势?还是会遇到价高质不高的尴尬?
最后问一句:你们会不会觉得,越看越像一台能跑得快、挡风遮雨的豪华充电怪兽——或者说,是未来家用SUV的标准模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