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销量报喜又报忧:新能源猛增,智己却为何暴跌?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品评一下上汽集团近期的战果!

要知道,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车企在市场上的真实角力!

先报个振奋的数据:上汽集团六月共售出36.5万辆车,较上年同期上涨21.6%!

上半年总销量也攀越了两百万级台阶,达205万辆,较往年增长12.4%。

上汽集团销量报喜又报忧:新能源猛增,智己却为何暴跌?-有驾

这组数字,着实令人振奋,你说对吧?

然而,世事往往难以尽善尽美!

魔鬼就在细节之中。

大家认真剖析一番就会发现,这番增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新能源车,无疑是这回“成绩单”上的重头戏!

六月,新能源车销量为12.1万辆,上半年累计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0.2%。

这攀升速度,简直堪比火箭升空一般!

由此可见,上汽在新能源之路上,可谓是倾注全力。

何出此言?

如今任何一家车企发布销量数据,无一例外都会把新能源数据摆在醒目位置。

现如今,哪家车企若是拿不出像样的新能源车型,都不好意思与同行交流。

诸位,还需冷静!

尽管新能源车占比有所提高,上半年占总销售额的31.5%,但距离上汽自身制定的350万辆年度目标尚有差距。

这好比什么?

好比你立下雄心壮志,今年要赚它一个亿,年终结算时,却发现只挣了三千万,内心多少有些落寞吧?

再来窥探各品牌的具体表现,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合资品牌,整体发力!

上汽通用营收一路飙升,猛增80.6%,上汽通用五菱也实现了18.5%的增长,上汽大众也逐渐趋稳回暖,六月份销量达9.3万辆,实现13.1%的增长。

这些家合资品牌,犹如注入了活力,干劲十足。

上汽集团销量报喜又报忧:新能源猛增,智己却为何暴跌?-有驾

合资品牌何以如此能打?

归根结底,在于其深厚的底蕴!

多年积累的口碑与成熟技术,并非浪得虚名。

再者,现在合资品牌也放低姿态,频繁祭出降价促销的策略,谁又能抵挡得住这份诱惑呢?

而自主品牌方面,让人颇感忧虑。

上汽乘用车(涵盖MG/荣威/ 飞凡)实现了15.5%的增长,销量达到6.3万辆,这项成绩尚可接受。

然而,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竟然出现15.2%的下滑态势!

这委实令人唏嘘,堪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智己汽车,作为上汽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肩负着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责。

但实际情况呢?

销售数据不尽如人意!

旗下四款车型月销量均未突破5000辆大关,与那些动辄月销破万的“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差距过于明显。

智己汽车为何掉队?

在下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高端电动车领域竞争委实白热化!

特斯拉、蔚来、理想,个个身手不凡,智己汽车想要突出重围,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是智己汽车的自身产品力,或许仍存改良空间,尽管其外形设计颇具前卫感,内饰也尽显豪华气息,但在智能化与续航能力等重要指标上,或许还不够出挑,难以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惊喜。

其三,智己汽车的营销策略,或许也亟待调整。

在这个传播至上的年代,即便是美酒也怕巷子深,再优质的产品,也少不了出色的营销推广手段。

上汽集团销量报喜又报忧:新能源猛增,智己却为何暴跌?-有驾

令人欣慰的是,上汽亦意识到了此类问题,并开始积极寻求突围途径。

比如,近期便传出了其将与华为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尚界”品牌的音讯,而且计划在年内推出崭新车型。

与华为携手,无疑是一记绝妙好棋!

华为在智能化、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

设若“尚界”能充分借力华为的技术优势,或许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然而,与华为加深合作,同时也潜藏着某些风险。

毕竟,华为目前也在涉足整车制造,与上汽展开合作,双方是否会在某些层面形成竞争关系?

此类潜在问题都不可不察。

所以说,上汽当下的处境,好似什么?

就像一位武艺精湛的武林高手,基本功扎实稳固,但想要达到更高境界,就务必学会新的绝学。

合资品牌的回暖,为上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对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却将直接决定上汽未来的发展走向。

攻克高端电动化,是上汽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同时,又面临着其他新型车企的巨大冲击。

这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审时度势,方能突围。

上汽目前主要依靠中端车型来拉动新能源的增长,而实现高端突破,方是实现70%自主新能源占比目标的关键所在。

这又好比建造高楼,地基即使再牢固,没有顶梁之柱,也无法筑成摩天大厦。

与华为的合作,有望成为上汽扭转乾坤的关键一招,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后续产品落地验证。

这也像购买彩票,虽然中大奖的概率极其渺茫,但不参与其中,就永远没有赢得机会。

总而言之,上汽的转型向上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然而,只要上汽能够矢志不渝地锐意创新,并持续改善产品力,在下坚信,它定能挣脱困境,重返往昔巅峰。

各位车友以为,上汽与华为的携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智己汽车又应怎样摆脱当下的发展困境?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慷慨陈词,分享各位的真知灼见,咱们一同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