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汽车就像是家庭的一份子,日常的加油和洗车已经成了习惯。
但是,当谈到车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油液时,不少人就开始犯迷糊了。
这些油液到底什么时候该换,不换又会有什么后果,4S店的建议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车主们。
事实上,汽车能够安全平稳地行驶,离不开这些油液的功劳。
它们就像人体的血液和关节液,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如果忽视了它们的保养周期,短期内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变化,但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车辆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这些油液的门道一次性讲清楚,帮助大家科学养车,明明白白消费。
首先要说的,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常接触的机油。
机油被誉为发动机的“血液”,它的核心作用是润滑,在发动机内部数以万计高速运转的金属零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减少它们之间的硬摩擦,防止磨损。
除此之外,机油还要负责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清洗掉燃烧后形成的油泥、积碳和金属碎屑等杂质,并且起到密封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缝隙的作用,防止燃气泄漏。
可以说,发动机能否健康、长寿,机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面上的机油根据基础油的不同,主要分为矿物机油、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三类,它们的性能和更换周期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矿物机油是直接从石油中提炼的,成本最低,但其分子结构不规整,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弱,因此性能衰减得比较快,通常建议的更换周期是每5000公里或者半年,以先到的为准。
这种油比较适合一些车龄较长、技术相对老旧的车型,或者是一些每年行驶里程非常少的家庭用车。
半合成机油则是在矿物油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添加了一定比例的合成油,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价格又比全合成机油亲民,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其更换周期可以延长到7500公里或七到八个月左右,是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经济型和中端家用车的首选,性价比很高。
而全合成机油,是工程师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其分子结构整齐均匀,具有极佳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润滑效果也最好。
因此,它能为发动机提供最顶级的保护,更换周期也最长,可以达到1万公里甚至更长,或者一年一换。
像德系的宝马、奥迪以及许多国产高端品牌,原厂都会推荐使用全合成机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车辆的行驶工况对机油寿命影响巨大。
比如在我国很多大城市,交通拥堵是常态,车辆长时间处于怠速或低速蠕行状态,走走停停,这对发动机来说属于“恶劣工况”,发动机会在非理想温度下运行更长时间,更容易产生油泥。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的是长效的全合成机油,也应当适当缩短更换周期,比如从1万公里提前到8000公里左右,这对保护发动机是很有益的。
接下来聊一聊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刹车油。
刹车油,学名叫制动液,它的作用是传递压力。
当你踩下刹车踏板时,力量通过真空助力泵放大,然后经由刹车油这个介质,精准无误地传递到四个车轮的刹车分泵上,推动刹车片夹紧刹车盘,从而实现减速和停车。
很多人会疑惑,刹车油在密闭的管道里,既不消耗也不燃烧,为什么需要定期更换?
关键在于刹车油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它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也就是说,它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
虽然刹车系统是密封的,但时间长了,水分依然会通过管路的接头、油壶的透气孔等地方悄悄渗入。
当刹-车油中的含水量升高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其沸点会急剧下降。
合格的刹车油沸点通常在200摄氏度以上,而水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
试想一下,在山区道路连续长下坡,你需要频繁踩刹车来控制车速,这时刹车系统的温度会急剧升高。
如果刹车油含水量超标,这些水分就可能在高温下被烧开,产生大量水蒸气。
气体是可压缩的,这就会导致你一脚刹车踩下去,感觉踏板软绵绵的,制动力严重衰减甚至完全失效,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
因此,对于刹车油的更换,时间是比里程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行业通用的建议是每2年或者每行驶4万公里更换一次,哪个先到就按哪个执行。
即使车辆两年内开得很少,停在车库里,也必须更换,因为吸水的过程是持续发生的。
尤其是在南方潮湿地区,更应严格遵守这个周期,定期检查刹车油的含水量,确保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再来说说保证换挡平顺的变速箱油。
变速箱是汽车动力总成中非常精密和复杂的部分,而变速箱油在其中扮演着润滑、冷却、清洁和传递扭矩的多重角色。
如果变速箱油长期不换,油液会氧化变质,内部的清洁度和粘度都会下降,润滑能力减弱,磨损下来的金属碎屑也会在油里越积越多。
这会直接导致换挡时出现明显的顿挫感、冲击感,升降挡反应迟钝,严重时还会导致变速箱内部的阀体、电磁阀等精密部件损坏。
一旦变速箱出现故障,维修起来的费用往往非常高昂,动辄上万元,远远超过了定期更换变速箱油的成本。
不同类型的变速箱,对油液的要求和更换周期也不同。
手动变速箱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是齿轮油起到润滑作用,更换周期一般在3到6万公里。
而自动变速箱,无论是传统的AT、平顺的CVT还是换挡迅速的双离合DCT,其内部结构都更为复杂,对油液的要求也更高。
通常来说,AT和CVT变速箱油的更换周期在6到10万公里之间,例如本田的CVT变速箱就建议每8万公里更换一次。
而对油液性能要求极高的大众双离合变速箱,则建议6万公里就要进行检查和更换。
千万不要轻信一些“变速箱终身免维护”的说法,这通常是指在非常理想的工况下,对于日常复杂的驾驶环境并不适用。
按时更换变速箱油,是保证驾驶平顺性和延长变速箱寿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最后,我们再谈谈其他几种同样重要的油液。
冷却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冻液,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发动机散热,防止在夏天高温时“开锅”,同时在冬天低温时防止结冰冻坏发动机和水箱。
普通的冷却液更换周期大约是2年或4万公里,而现在很多新车都使用了配方更先进的长效冷却液,其更换周期可以延长到5年或10万公里。
更换冷却液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混加,不同品牌、不同颜色的冷却液化学成分可能不同,混用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絮状物堵塞冷却管路,反而影响散热。
此外,对于后轮驱动或四轮驱动的车辆,还有一个叫差速器的部件,它内部也需要专用的差速器油进行润滑,更换周期通常在6到10万公里左右,如果经常进行越野或者重载运输,则需要适当提前。
至于转向助力油,主要存在于一些老款的液压助力转向车型上,一般建议2年或5万公里更换,而现在绝大多数新车都已采用电子助力转向,就不再需要更换此项油液了。
而像玻璃水这种消耗品,虽然没有固定周期,但也要根据季节选择,冬季使用防冻型,夏季则可以选择能强力去污的类型,保证视野清晰。
总之,科学的汽车保养,核心在于参考车辆保养手册的官方建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环境和驾驶习惯进行灵活调整,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这才是让爱车持久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每一次出行都安全顺畅的根本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