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还值得期待吗?这年头连东风都舍得一把把本田的发动机股权甩出去,多少有点像老街头卖糖葫芦,没人买就一撸到底,那种风雨欲来的戏剧感,反正不装了,行业大变天谁都往前冲,管你是百亿老厂还是曾经的发动机“网红”。
说来也讽刺吧,眼前这家做了几十年发动机的合资企业,前些年还靠着生产1.5T、2.0L那些经典燃油机在市场上横着走。你要搁以前,说“东风本田发动机”那是牛气冲天的名号,现在却变成了资本市场上的小白菜,明码标价、不设底价地摆上了货架,感觉跟“零元购”差不多,贱卖一个时代的底色。这事儿要是不让人多琢磨几句,简直对不起这剧本的反转。
你看,东风这次操作也没打什么掩护,直接挂牌卖掉手头50%的股权,还不带底价,这基本就已经把燃油时代的账本彻底清空了。明眼人肯定忍不住问一句:都说新能源车兴起来了,搞传统发动机还有啥奔头?东风这会儿拍屁股走人,是不是燃油机真的就要打入冷宫,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机械美学”,是不是很快就变成垃圾堆里的旧铁皮?
其实,数字最会说话。2024年,这家发动机厂不但亏了2.28亿,负债还飙到32.7亿,资产负债率直接冲破60%的大关。你说这要是个买房的哥们,已经能算“房奴”了。专业点说,这叫“卖资产填窟窿”,连54亿的估值都只勉强盖住债洞,哪里还谈什么价值?
有趣的是,上半年居然还咸鱼翻身,糊里糊涂赚了3.71亿。这种大起大落,听起来就像是高考生忽上忽下的成绩单,说白了,就是市场在晃。燃油车现在已经到了“政策赶着你走,市场盼着你快滚”的阶段,谁还指望它长盛不衰?这种忽而突围、忽而又掉坑的表现,简直暴露了整个行业的两难——不是不想活,是活不下去。
东风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它先稳住自主品牌那一块,新能源销量一飞冲天,同比飙到122.5%,直接卖出86万台。新能源这头突飞猛进,老传统发动机却掉队失血,再眼巴巴的盯着“2025年新能源百万目标”,估计领导一打算盘,燃油厂就成了被甩开的鞋垫。这节奏,就是现在流行的“断舍离”,谁还念旧?
本田也没闲着。年初就宣布把内燃机部门塞进电动事业的怀里,原来迷倒万千粉丝的VTEC技术,在锂电池面前看起来跟怀旧动画一样,只能偶尔想一想了。那种“机器咆哮”的自豪感,渐渐被电机的安静和续航的数据取代。谁还关心发动机的参数?现在聊的都是电池用多久、充电快慢。技术变迁就是这么现实,喜欢也没用,人家市场不买单。
而这波“不设底价”的挂牌,并不是简单的账面处理,而是资本的大玩家们在下棋。东风要的是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本田希望手里的发动机供应链能继续维持下去,旁边还传着广汽本田要来接盘,想搞全产业链的“自循环”。至于那800来号员工,才是坐在悬崖边上的“跑龙套”。他们熟练掌握着燃油发动机那一套工艺技能,结果现在新能源工厂速度扩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动辄400Wh/kg,还喊着年产88万台电驱总成。再牛的工匠精神,赶不上时代的推土机。那种技能贬值的感觉,就像是广场舞被街头健身操逐步取代,没人说你不对,但大多也不需要你了。
关键的时间点,更是有点意思。9月12日挂牌截止,卡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前。多少汽车人都知道,这段时间是传统车市的“收割季”,而现在却像一场仪式,给燃油车时代下了最终通牒。你回头看本田在中国的家底,就是靠这种发动机技术熬出半壁江山,结果如今连一个明码估值都定不下来,甚至变成谁都可以出手的“白菜价”。时代变迁的无情,就是这么有仪式感。
这家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20年黄金岁月的坦克号,最终要么被沉没,要么被拆解换零件。新能源工厂加紧扩产,本田的电动化车型也在排队规划,那个老牌合资发动机厂彻底变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有点像电影里被冲垮的家族,主角不是死于战斗,而是输在了改革。
外行可能还在关心成交价,内行看门道。我要说,这场甩卖的终极戏肉,不在最终卖给谁、多少钱,而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那种VTEC咆哮引擎的年代,正式被电机的安静拖进了“过去式”。发动机参数的PK早已让路于电池容量的竞赛。而800多号员工的命运转折,像极了整个燃油车产业链的集体失落,谁都没法置身事外。
回忆一下吧,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从1998年成立到今天,巅峰时一年能产60万台发动机。那时候称得上是日系车的挤奶机,厂里天天印钞票,大家都说“现金牛”名副其实。可惜牛奶终归有保质期,牛再健壮,现在也是被屠宰的命。不放弃,就等着慢慢变质——现实就是这么冷酷。
有人问了,这算啥信号?其实就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化的缩影。时代推着大家往新能源方向奔,那些传统企业原本靠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现在得眼睁睁地看着牌桌被洗牌。哪怕就是三年前,还在谈发动机、三大件、电喷、涡轮,谁能想到不到几年,话题全变成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你甚至可以直接用一句“时代的抛弃从不打招呼”来总结这场闹剧。
其实啊,东风本田发动机厂的掉队,不仅仅是财务失血,更是一种代际的更换。从上一代工程师的手中交到新世代的电池专家,值不值?这事儿见仁见智。有人会惋惜老技术被抛弃,有人则欢迎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循规蹈矩、机械参数至上的汽车世界,被一键启动、智能电控的潮流冲得七零八落,这才是真正的“时代变局”。
你要问怎么破?未来还会不会有合资发动机厂的春天?说句大实话,现在谁都在抢新能源这张船票,谁还敢回头?即便偶尔有个燃油车型卖点小高潮,那也只是回光返照,不可能再重返巅峰。工厂也好、员工也罢,多少人只能眼巴巴盯着电动化工厂招人,出来技能“大转盘”,拼个人生的下半场。不适应?那就在历史缝隙里等等吧,等着下一轮技术革命。
最后,说一句不是鸡汤的话。这轮去库存、甩卖股权的风暴,不只是大厂的心酸故事,更是无数汽车从业者的缩影。技术变迁,说来酷炫,实际就像是把一个热闹工厂慢慢变安静,机器轰鸣走下坡,电流嗡嗡上桌。时代车轮滚滚走,没有人能原地踏步、等死。你怎么看这场发动机股权甩卖的时代剧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见证下一轮革新的到来。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