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

轮胎是车辆安全行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制动、抓地和操控性。以下是必须更换轮胎的常见情况,涵盖磨损、损伤、老化等多个维度,供参考:


一、因磨损达到更换标准
1. 胎面花纹磨损至极限
轮胎胎面沟槽内设有磨损标记(TWI),通常为凸起的橡胶块,高度约1.6毫米(法定最低标准)。当花纹磨损至与标记平齐时,轮胎的排水性、抓地力会大幅下降,雨天易打滑,必须立即更换。
提示:可插入一元硬币(国徽面朝上),若硬币边缘完全淹没于花纹中,说明磨损未超标;若国徽部分露出,则需更换。

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有驾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偏磨严重且无法修复
因胎压异常(过高/过低)、四轮定位不准或悬挂故障,可能导致轮胎单侧、局部或胎肩过度磨损(如“偏磨成斜面”“中间凸起两侧磨损”)。若磨损区域已露出帘布层,或调整定位/胎压后仍持续偏磨,需更换轮胎并检修车辆故障。

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有驾


二、因损伤影响结构安全


1. 胎侧出现裂纹、鼓包或划伤
胎侧是轮胎最薄弱的部位(厚度仅几毫米),若出现长度超过2厘米的裂纹、鼓包(内部帘布层断裂,橡胶被气压顶起),或被尖锐物体划破(深度超过1毫米),会直接导致轮胎强度失效,高速行驶时极易爆胎,必须更换。
注意:胎侧损伤无法通过补胎修复,即使损伤看似轻微,也存在安全隐患。

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有驾


2. 胎面扎钉或破损严重
若胎面被直径超过6毫米的钉子/铁片扎穿,或破损面积较大(如超过8毫米的孔洞),补胎后可能因受力不均导致二次破损,建议更换。
同一轮胎补胎次数超过3次(尤其是侧面补胎),轮胎结构稳定性下降,也需考虑更换。

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有驾
轮胎扎钉图片


3. 胎体变形或内部损伤
车辆发生碰撞、碾压硬物后,轮胎可能出现隐形损伤(如帘布层断裂、气密层破损),表现为“慢跑气”“行驶中异响”或动态不平衡(方向盘抖动),经检测确认内部损伤后,必须更换。


三、因老化失去性能
1. 橡胶严重老化
轮胎的使用寿命通常为5-6年(从生产批号计算,如“DOT XXXX 3523”表示2023年第35周生产)。超过年限后,即使磨损轻微,橡胶也会因氧化变硬、开裂(如胎面/胎侧出现密集裂纹、弹性丧失),无论外观如何,都建议更换。
原因:老化橡胶无法承受正常胎压和摩擦力,易在受力时崩裂。

哪些情况下轮胎需要更换,老司机告诉你!-有驾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长期存放导致性能失效
若车辆长期停放(1年以上),轮胎可能因长期受压出现“扁塌变形”,或橡胶因缺乏滚动摩擦而硬化,即使未达到使用年限,也可能失去抓地力,**需更换以避免安全风险**。


四、因特殊使用场景需求
1. 适配季节或路况
冬季在冰雪地区使用的夏季胎(抓地力不足)、夏季在高温地区使用的冬季胎(橡胶易软化),需根据季节更换对应轮胎。
经常行驶非铺装路面(碎石、泥泞)的车辆,若原厂公路胎胎侧频繁被划伤,建议更换更耐磨的AT(全地形)轮胎。

2. 轮胎规格不匹配
若车辆更换过非原厂规格轮胎(如尺寸、载重指数、速度级别不符),可能导致制动距离变长、油耗增加或仪表盘数据失真,**需更换为符合车辆说明书的标准轮胎。


总结
轮胎更换的核心原则是:**影响结构安全(如鼓包、深裂纹)、性能失效(如过度磨损、严重老化)或不符合使用场景**时,必须及时更换。建议养成定期检查轮胎的习惯(每月一次),并选择正规品牌轮胎(如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更换后进行动平衡和四轮定位,确保行驶安全。

你还知道哪些情况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