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

嘿,今天跟你聊聊这两个SUV,风云T11和银河M9。你知道的,最近这类中大型SUV,尤其是销量在逐步上升,但其实市场上功能和配置的比拼没那么简单。只是光看尺寸和价格,是远远不够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风云T11的尺寸基本跟银河M9一样。银河M9的车身尺寸大概是520519991800,也就是说,‘长宽高’几乎相当。风云T11在尺寸上几乎是标配,只差了1mm,具体来说,520519981800。但是!关键在这区别里,轴距却实现了突破——3120mm对比银河3030mm,这一差,得带来不少好处。更长的轴距意味着什么?车内空间更宽敞,尤其是第二、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吐槽银河M9第三排小板凳的人们,这问题在风云T11上有所缓解。

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有驾

安全性呢?这才是重点。风云T11的亮点,一是安全用料足——标配11个安全气囊,别的品牌两个都没这么全吧。高强度钢达到了88%,实打实的用料,这点我们不能忽视。很多人在配置上看得偏多,但安全方面,奇瑞的做法还是蛮有诚意。你说:用料扎实,真的是实实在在的。

再说座舱,配置还不错:30寸双联屏,20+20的屏幕简直像个小影院。续航方面,220公里的纯电,够日常用。座椅也做得细腻,前排通风加热,二排甚至有座椅加热、通风。音响?23扬声器,伯牙之音。智驾?猎鹰500配备,支持自动驾驶辅助看起来挺有趣。这个价位迎合家庭用户,算是齐全了吧?得加钱。

不过世界总是没有完美。(这段先按下不表)这里就得聊聊新鲜的缺陷了。对于一台全增程的SUV,这电池容量和续航,怎么看都不算太令人满意。小电池,33度和39度的温区,续航220公里,我真心觉得偏少。现在大部分增程车,续航都跑在300公里以上——这都成常识了。

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有驾

我有个猜测:可能厂商考虑成本,或者安全、空间设计上觉得220公里够用。实际家庭出行,路上续航突然跑掉,就很尴尬(你不觉得吗?)。动力表现也一般,零百加速9.3秒,哇,好慢。这台车别说奔的,感觉不像是个家庭SUV。

配置不光是数值,体验也重要。二排的小桌板、主驾驶腿托、猎鹰700高阶智驾,居然都只在顶配上出现。你若觉得:这车不像全家出行的模型啊?就像我朋友说,这些配置省下来,估计是让价格看得更低点,但实际用起来真是遗憾。 有点像加拿大级别的散热片——虽然颜值不错,但实用性差了点。

在配置缩水的一面,不能忽视;但我不确定,你是不是觉得:其实这些都是够用就好。有个细节我记得最清楚:全系仿皮座椅,没有HUD,没有220V电源。这两个,家庭用车,真的要么没有,要么就必要。尤其大家露营,220V电源,真是刚需。没细想过,可能厂商认为:家庭用户用这种级别,电源不是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得看大家实际需求。

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有驾

再说说价格吧。低配的奢享版,17.99万,五座,配置也就是说差强人意。没有按摩、后排没有电视、二排没有零重力座椅,第三排也没有座椅加热——基本算是功能简配。这个价格买五座SUV,用料和配置都偏普通。有没有考虑过,对于家庭日常出行,空间更重要?还是说,只有在真正开过才知道三排座的那点用处。

我还琢磨:后驱双IMAX影院版,速度慢,起步慢,几乎不用考虑。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觉得:加速慢不是小问题?尤其是家庭用车,车在高速路上变现慢动作,还挺打击驾驶乐趣。至于乘坐舒适度?也就那个样子,买个四驱的,能带来点震感,至少觉得稳。

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有驾

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配了个车顶行李架。在六座车里,出门带行李,车顶空间的作用一目了然。你知道,车的行李空间在现代家庭中多重要吗?你提车回家,买了个超大冰箱,都拍照给我看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是不是要用料好还是配置多?两者都重要。用料足五小时,安全系数会到底,但配置如果太缩水,用起来也会打折扣。还是得问问你:你其实更看重什么?或者,是不是每个人对入门的定义都不同?

我猜,未来这类车,或许会不断调整——配置变多,续航变长,但用料是否一定不变?这个我没细想过,但感觉都得看,毕竟,车也是生活的伙伴。

风云T11与银河M9正面对抗,尺寸相似但空间、安全和配置差距明显,选择看重用料还是追求智能化和性能-有驾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儿。你有没有特别在意的配置或者用料?或者,下一次想聊什么,留个问号给我,嘿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