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订单突破12000台。这款起售价70万元、均价近百万元的超豪华行政轿车,创造了国产高端车型的销售记录,甚至超越了部分传统豪车品牌同级产品的表现。按理说,这样的成绩应该收获掌声,但网络上却出现了大量冷嘲热讽的声音。为什么一款技术领先、市场表现亮眼的国产豪车,反而会陷入争议?
一、国产豪车的突破与市场的矛盾
尊界S800是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鸿蒙智行旗舰车型,定位直接对标奔驰S级、迈巴赫等传统豪车。其搭载的HUAWEI ADS 4智能驾驶系统、途灵龙行平台,以及800V高压快充技术,从参数上看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12000台大定的成绩,放在百万级市场中堪称“现象级”。要知道,奔驰S级在国内月均销量也仅2000台左右。然而,部分网友的反馈却充满质疑:天天吹牛、鸿蒙老仙等言论层出不穷。
这种矛盾背后,首先暴露的是用户对华为情绪的迁移。华为在手机、5G等领域的强势表现,既积累了忠实用户,也引发了部分群体的抵触。当华为跨界造车,尤其是推出高价车型时,这种情绪被转嫁到尊界S800上。有人直接表示:“只要是华为造的,卖再贵都有人买单,但这不代表车本身值这个价。”事实上,尊界S800的技术投入和配置并不逊色于竞品,但品牌争议让它成了舆论靶子。
二、国产车的“原罪”:凭什么不能卖百万?
更深层的原因,是许多消费者对国产车的认知仍停留在“廉价代步工具”阶段。长期以来,奔驰、宝马、奥迪垄断高端市场,形成了“豪华=进口”的思维定式。即便国产车在电动化、智能化上实现反超,这种认知依然难以扭转。尊界S800的用户画像显示,其车主多为高净值人群,其中50%为增购用户,30%是从劳斯莱斯、保时捷等品牌换购而来。这说明真正掏钱的人认可其价值,但围观者却难以接受“国产车与奔驰同台竞技”的事实。
这种心理落差还体现在对数据的质疑上,有网友认为,大定订单可能存在“水分”,甚至怀疑华为通过营销手段夸大销量。但实际上,鸿蒙智行公布的交付数据一直较为透明,例如问界M9累计交付22.6万辆、鸿蒙智行整体交付90万辆等均有据可查。相比之下,传统豪车品牌鲜少公布大定数字,却鲜有人质疑其真实性。
三、写在最后
尊界S800的遭遇并非个例,比亚迪仰望U7、蔚来ET9等国产高端车型同样面临“叫好不叫座”的舆论困境。但市场表现证明,技术实力终会扭转偏见:问界M9成为50万元以上销冠,鸿蒙智行连续14个月蝉联中国品牌成交均价第一。
或许,尊界S800的争议恰恰说明国产车已触动了传统豪车的“蛋糕”。当一款车同时具备话题性和产品力时,争论本身就成了其影响力的注脚。至于那些冷嘲热讽的声音,时间会给出答案,毕竟,愿意为技术买单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