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称,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于2026年正式停产EQE轿车及SUV车型。这一决定看似是简单的产品线调整,但其更揭示了这家百年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的深层困境。
早在2022年上市的EQE系列,本应是奔驰电动化战略的旗舰力作,却在三年后的7月,两者销量不足250辆的惨淡结局。当行业正在向固态电池时代迈进时,奔驰却才刚刚开始普及800V平台和大电池策略,这种节奏的错位令人不得不思考,曾经的汽车发明者,是否正在失去电动未来的主导权?
先发优势的失落,EQE为何折戟沉沙?
EQE系列为何会落入这种境地,从产品定位来看,EQE试图在传统豪华与电动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却最终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其过于保守的设计语言未能充分展现电动车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等核心体验上又未能超越特斯拉等新势力品牌。更致命的是,其基于400V平台的EVA架构在2023年后已显落后,充电效率与能效表现相比800V平台车型存在明显代差,虽后续有做改良升级,但自燃的阴霾也不断笼罩在奔驰电动车的上空。
市场数据足以说明问题,2025年7月,EQE轿车与SUV合计单月销量甚至未能突破250辆大关,近半年销量也不足2500辆。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同价位Model S单月销量的三分之一,也不及宝马i5的半数。在价格区间重叠的情况下,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清晰反映了市场对EQE产品力的评判。
技术路线的滞后,800V普及为何姗姗来迟?
当行业领军者已在将1000V平台投入商用、半固态电池装车下放至入门级产品,奔驰却才刚刚开始普及完800V平台。这种技术代差不仅体现在充电速度上,更直接影响整车的能效表现和性能上限。据行业分析,800V平台可使电能损耗降低约50%,充电时间缩短30%以上,这些指标在电动车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今天,已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奔驰计划用基于800V MB.EA-M平台的新一代电动C级和GLC来取代EQE系列,这个决策本身是正确的技术路线调整。但问题在于,这个调整来得太晚。当2026年这些新车开始交付时,竞争对手的下一代平台可能已经实现量产落地。这种“总是慢半拍”的节奏,使得奔驰在电动化竞争中始终处于追赶者的位置。
战略转型的阵痛,传统巨头的路径依赖
奔驰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共同挑战。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庞大体系优势,在电动化转型中反而可能成为负担。一方面要维持现有燃油车业务的利润造血,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巨资开发全新电动平台,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虽然稳健,却不可避免地拖慢了转型速度。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产品思维转变的不彻底。EQE系列本质上仍是“电动化的S级”,而非真正从电动平台特性出发重新定义的产品。其空间布局、驾控体验都带着明显的燃油车烙印,未能充分发挥电动平台的技术潜力。相比之下,新势力品牌没有历史包袱,能够更彻底地拥抱电动化带来的产品范式革命。但是就算不和新势力进行对比,同为豪华品牌的奥迪,在纯电方面的战略执行能力更加彻底,它们更主动地拥抱国内的产业,奔驰相比起来还是相去甚远。
未来竞争的关键,固态电池与生态重构
行业正在迎来下一个技术拐点。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超出预期,预计2027-2028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这种技术飞跃将根本性解决当前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安全顾虑,彻底改写竞争规则。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中,奔驰需要展示出更强的技术前瞻性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另一方面,智能生态的构建能力也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电动车竞争正在从“硬件参数”转向“软件定义”甚至是提供“情绪价值”,自动驾驶能力、智能座舱体验、能源生态整合等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奔驰需要加快软件自研步伐,摆脱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构建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汽车网评:转型没有退路,EQE的停产是奔驰电动化战略的一次必要修正,但也敲响了警钟,在电动化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没有任何品牌能够依靠历史荣耀自动获得领先地位。对于奔驰而言,需要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彻底的产品创新和更坚定的技术投入来应对挑战。
豪华电动车的竞争才刚刚进入中场,最终格局远未确定。奔驰拥有品牌积淀、工程经验和全球体系这些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电动时代的产品竞争力。2026年基于MB.EA-M平台的新车系列将是一次重要考验,它们不仅要证明奔驰有能力打造技术领先的电动车,更要展现这个百年品牌对电动出行时代的独到理解,但如果这一场关键的战役没有成效,奔驰的电动化极有可能会一落千丈。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暂时的落后虽不意味着永久的失败,但调整的脚步必须加快。毕竟,在这场变革中,最大的风险不是犯错,而是慢得太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