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与董明珠谈到的汽车行业痛点
为何新车刚出厂就被迫变二手?
39万宝马只卖22万的产业困局
拆穿零公里二手车的皇帝新衣
原价39万元的宝马3系挂着22万价格牌,29万的蔚来ET5T标价18万就能开走。这不是促销甩卖,而是2025年汽车行业最矛盾的怪现象——贴着新车膜的"零公里二手车"正堆满二手车平台仓库。这些行驶里程不足100公里的"准新车",正以低于官方价20%-30%的价格冲击着市场。
这些特殊车辆从未真正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公路上,卡车装载着刚上牌就被转售的中国产新车。当地维修厂忙着将中文车机刷成俄文系统,贸易商们通过"平行出口"通道,将这些名义上的二手车运往俄罗斯市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公开访谈中直言:这种现象本质是销售数据的造假游戏。按照行业标准,行驶不足80公里的国产车就能被称为"零公里二手车",而经销商为完成车企销售任务,批量注册新车后再转售早已成为潜规则。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权益的折损。新能源车型的首任车主权益在转售时自动失效,这意味着花18万买蔚来ET5T的海外买家,将失去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的核心权益。在吉尔吉斯斯坦经营车行的伊万诺夫曾向媒体透露:有批滞销半年的库存车运抵后,电池健康度已出现明显衰减,但因缺乏首任车主权益,维修需自费数万元。
将视线转回国内,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经销商库存深度已连续五个月突破2.0的警戒线。当比亚迪在5月率先开启全系降价,零跑、吉利等品牌被迫跟进时,压库返点机制成了恶性循环的推手。某品牌华东区经销商向调查人员透露:完成销售目标可获车价7%的返点,即便折价处理库存,仍能保住现金流。于是数据链变成"车企虚报销量→骗补→压库→经销商批量上牌套返点"的闭环。
中汽中心2025年第一季度车辆监测报告指出:长时间停放导致轮胎变形、电路老化的问题车辆,在零公里二手车中占比达13%。这批本该报废处理的车辆,最终通过二手渠道流入中亚市场。更棘手的是信息孤岛问题——车辆注册信息未与保险公司联动,去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两起自燃事故,车主均因无法证明车辆初始状态遭拒赔。
面对市场乱象,行业自救已悄然开始。商务部于6月召集车企座谈后,中汽研主导的车辆监管系统升级方案获得通过:新车注册超过30天无行驶记录将自动预警。广东好车控股总经理廖智勇认为:打通车辆信息数据链远比封堵更重要。在深圳试点的新型监管模式中,车管所与车企数据系统直连,从源头切断虚假销售的可能。
对比直营模式的数据更具说服力:乘联会2025年5月统计显示,采用直营体系的新势力车企库存系数仅为0.8,而传统经销模式高达2.3。转型直营的奇瑞汽车,在取消经销商库存考核后,二季度终端价格回升6%。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道路监测数据显示,采用直销体系的车辆注册后7天内上路率达98%,而传统经销商渠道的这个数字仅有34%。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王志军对此评价:当整个行业都在"双输游戏"里竞相比谁亏得少,创新自然被束之高阁。今年上海车展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价格战导致研发投入占比从2021年的7.2%降至2025年的5.1%。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信任危机,麦肯锡消费者调研中,82%的受访者表示价格战反而加重了观望情绪。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江苏某地级市去年试点将新能源补贴与实际上险量挂钩后,虚报销量减少76%。商务部推行的车辆电子身份证系统,未来将实现"一车一档"全周期追溯。在俄罗斯市场,长城汽车当地工厂已投产,通过正规渠道出口的哈弗H6比"零公里二手车"贵12%,但俄文车机系统和完整质保使其单月销量反超灰色进口。
在哈尔滨经营二手车行的陈老板最近把零公里车拒之门外:"去年收的五台准新车,三台售后出问题要自己赔钱。"更多车商开始要求提供首任车主过户证明。消费者也在用脚投票,瓜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带完整首任权益的二手车溢价达15%。
车管所的业务窗口正成为行业蜕变的见证处。当车辆注册信息页面跳出"该车距首次上牌不足30天"的警示时,工作人员会询问车主是否知悉风险。这个小小的弹窗提示,背后是汽车行业从价格修罗场向价值创造转变的艰难旅程。当新车库存能真正驶向公路而非平台货架,里程表上的数字才不会被注册日期取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