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一期目录里出现了吉利银河星舰7的甲醇插混版本。这台车最大的看点是动力系统,用的是极光湾BHE15-BFDM甲醇专用发动机,功率93千瓦。关键特性是甲醇和汽油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不需要单独加注某种燃料,两种油混在一起也能正常工作。这个技术路线在国内插混市场里算是独一份,主打的就是用车成本的降低。
甲醇和汽油混合使用的逻辑是这样的。传统甲醇车必须加注甲醇燃料,不能混加汽油,一旦加错油就会出问题。吉利这套系统做了兼容性处理,发动机可以识别油箱里的燃料成分,自动调整喷油策略和点火时机。理论上你可以今天加50升甲醇,明天再加30升汽油,系统会自动适应混合比例。这个设计解决了甲醇车加注不便的痛点,毕竟甲醇加注站的覆盖远不如加油站。
成本优势是甲醇燃料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甲醇价格大概在2块多一升,92号汽油普遍在7块以上,价格差接近3倍。即便考虑到甲醇的热值比汽油低,实际使用成本也能省下40%左右。对跑网约车或者年行驶里程高的用户来说,这个省钱幅度是实打实的。但前提是你所在的城市有足够的甲醇加注站,不然还是得老老实实加汽油。
动力系统的参数比较保守。发动机功率93千瓦,换算过来是126马力,在插混系统里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电池用的是磷酸铁锂,具体容量申报信息里没提,参考星舰7 EM-i的配置,应该在18度左右。纯电续航估计能做到100公里上下,日常市区通勤基本够用。发动机的主要作用是增程和高速巡航,不会经常介入工作。
外观和现款星舰7 EM-i基本一致。车身尺寸长宽高4740/1905/1675毫米,轴距2755毫米,整备质量1645公斤。唯一的区别在尾标,新增了一个EF标识,E-fuel的缩写,用来标识这是甲醇燃料车型。轮胎提供三种规格,17寸、18寸、19寸都有,对应不同配置版本。设计语言没有变化,前脸还是吉利最新的家族风格,贯穿灯带配分体式大灯,侧面是溜背造型,尾部是贯穿尾灯。
甲醇燃料在国内推广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大规模普及。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加注站数量太少,集中在陕西、山西、贵州这些试点省份。如果你不在这些区域,甲醇车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吉利这次做任意比例混合,某种程度上是在规避基础设施的短板,让用户不用完全依赖甲醇加注站。
插混系统配合甲醇燃料,理论上可以实现很低的使用成本。电池充满电跑100公里,超出这个距离发动机介入,如果加的是甲醇,每公里成本可能只要2毛多。即便是混合使用甲醇和汽油,平均成本也会比纯汽油车低不少。但这个账只有在你经常能加到甲醇的情况下才成立,如果大部分时间还是加汽油,那和普通插混车没什么区别。
吉利在甲醇技术上投入了很多年。从最早的帝豪甲醇版,到后来的远程甲醇重卡,技术积累比较深厚。这次把甲醇技术用在插混系统上,算是一次新的尝试。如果市场反响好,后续可能会有更多车型采用这套动力系统。但如果销量起不来,大概率也就是小范围试水。
星舰7甲醇插混版的目标用户很明确。首先是在甲醇加注站覆盖区域的消费者,其次是对用车成本敏感的群体,比如网约车司机或者年行驶里程超过3万公里的用户。对普通家用场景来说,除非你特别在意油费支出,不然选择普通插混版本可能更省心。
价格方面目前还没有消息。参考星舰7 EM-i的定价,起售价在13万左右。甲醇插混版因为增加了甲醇兼容功能,成本会有一定上升,但幅度应该不大。如果能把起售价控制在14万以内,高配版不超过18万,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定价太高的话,省下来的油费可能要好几年才能抵消购车时多花的钱。
从技术角度看,甲醇汽油任意比例混合是个挺有意思的方案。它解决了甲醇车加注不便的问题,也保留了甲醇燃料的成本优势。但最终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得看实际使用体验和加注站的覆盖情况。如果甲醇加注网络能进一步扩大,这套系统的价值会更明显。反过来说,如果基础设施一直上不去,再好的技术也很难大规模推广。
新车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正式上市。届时具体的电池容量、纯电续航、综合续航这些参数会一起公布。吉利在甲醇领域积累了这么多年,技术成熟度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关键是市场教育和用户认知,毕竟甲醇车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