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首破5万登顶! 小米杀进第一梯队! 理想跌出前三! 7月新势力彻底变天!
曾稳坐头把交椅的理想汽车,7月销量暴跌40%掉到第四;低调的零跑靠“技术普惠”闷声干到5万辆,首次拿下冠军;跨界的小米凭YU7一炮而红,硬挤进头部阵营;问界、小鹏厮杀胶着,前三名大洗牌这场淘汰赛没有中场休息,只有更残酷的生死时速。
零跑登顶:5万辆背后的“农村包围城市”
7月零跑交付50129辆车,同比增长126%,首次突破5万大关。 它的打法很“接地气”:不搞花哨营销,专注把激光雷达、650km续航等配置塞进10万级车型。 爆款C10贡献了60%销量,起价15万出头,成为家庭用户首选;刚上市的B01更狠,8.98万起售,72小时订单破万,直接把智能驾驶门槛打了下来。
成本控制是零跑的杀手锏。 全域自研电驱系统让整车成本降了30%,自研比例占65%,连座椅都搞欧盟母婴认证。 渠道也玩得溜:国内1500家门店,41%开在三线城市,半年新增700家,小镇青年买车像买菜一样方便。
海外市场成了新粮仓。 借Stellantis的渠道,零跑把车卖到欧洲24国,7月单月出口超8000辆。 中泰证券预测,今年海外能卖6万辆,明年全球销量冲60万。
小米破局:3万辆只是开始,产能才是生死线
小米7月交付超3万辆,和理想只差700台。 雷军靠两款车打开局面:SU7卡位20万级轿车,YU7主攻25万级SUV。 YU7上市3分钟订单破20万,1小时冲到28.9万,未交付订单堆到40万。
用户买账的逻辑很“米粉”:37%车主是从手机用户直接转化,看中“用车机控制小米空调”的生态联动。 东吴证券调研发现,小米车主“先看颜值,再信雷军”,哪怕智驾不是最强,也赌小米未来能追上。
产能拖了后腿。 YU7提车要等56-59周,北京亦庄工厂正以76秒一辆车的极限速度运转。 二期工厂刚投产,雷军紧急把年目标从30万调到35万。 交银国际泼了冷水:若产能跟不上,40万订单可能流失三成。
理想掉队:从销冠到老四,只用了半年
理想7月只卖出30731辆,同比暴跌40%,环比再跌15%,今年首次跌出前三。 曾经的“增程一哥”被围攻:问界M9抢走高端客户,零跑B10截流低预算用户,小米YU7又撬走追求科技的年轻人。
产品青黄不接暴露软肋。 L系列“套娃式更新”引发审美疲劳,50万级的纯电MPV MEGA年销仅1.1万辆;救场的纯电SUV i8降价到32万起,24小时大定才3000台,转化率仅10%。
内部更是一团乱麻。 6月销售和研发部门合并后,战区制管理混乱,订单转化效率暴跌;副总裁邹良军、CTO谢炎套现2197万,被质疑“高管先跑”。 雪上加霜的是,近400名车主联合维权投诉前轮异响,MEGA碰撞测试画面又引发公关危机。
问界守擂:4万辆全靠M8/M9硬扛
问界7月交付40753辆,占鸿蒙智行总销量的85%。 隐忧:M8和M9两款车就卖了3.5万辆,比奔驰GLC、宝马X5和奥迪Q5L加起来还多,其他车型集体哑火。
华为开始放权试探。 享界S9转向“家用休闲风”,余承东从发布会主角变“客串嘉宾”;智界、享界、尊界三个品牌合计销量仅6999辆,鸿蒙智行环比跌了9%。
小鹏翻身:低价车撑起3.6万辆新高
小鹏靠MONA M03打了一场翻身仗。 这款13万级轿车把高阶智驾下放到低价区间,单月卖出1.5万辆,占品牌总销量近一半。 加上新上市的G7贡献5000辆,小鹏7月以36717辆创历史新高。
冲高端的路被小米截胡。 G7原本瞄准20万+市场,为应对YU7竞争,主销版定价压到20万内,导致小鹏港股五天内暴跌7%。 渠道商直言:“消费者认定小鹏是经济型品牌,涨价比登天还难。 ”
淘汰赛提速:3万辆成头部入场券,1万辆是生死线
7月新势力阵营出现清晰断层:零跑、问界、小鹏、小米、理想五家全过3万辆,而蔚来(2.1万辆)、深蓝(2.7万辆)等被甩开差距。
“月销一万俱乐部”成了保命底线。 极氪(16977辆)、方程豹(14180辆)、岚图(12135辆)、阿维塔(10062辆)勉强过关;极狐(9436辆)、智己(7027辆)已在淘汰边缘。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蔚来因乐道L90降价1.4万,港股月涨27%;小米因产能瓶颈跌11%;理想因销量崩塌再跌3%。 这场洗牌没有温情,只有赤裸裸的生存法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