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每到逢年过节,准备开着新能源汽车回老家或者出去玩的朋友们,心里头总会有点小小的担忧。
大家最怕的,就是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里,为了抢一个充电桩上演“全武行”。
新闻里也经常播,服务区充电桩前面排起长队,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原本开开心心的假期,一下子就变得糟心了。
这种“里程焦虑”,确实劝退了不少想买新能源车的人。
但是,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中秋长假,情况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一组数据,让人看了之后心里踏实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有点小惊喜。
数据显示,从十月一日到八日这短短八天时间里,全国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一共被使用了超过五百万次,总的充电量达到了一亿两千三百万度电。
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没什么感觉,我们来换个说法。
一度电,差不多能让咱们家里的电饭锅工作一个多小时。
这一亿多度电,足够全国所有家庭一起煮一顿饭了。
如果换算成开车,假设一辆车平均百公里耗电十五度,这些电量加起来,足够一辆车从地球开到月球,再开回来十几次。
更重要的是和以前的对比,今年国庆假期的日均充电量,是平时工作日的两倍半还多,比今年五一假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三,比去年国庆更是猛增了将近一半,直接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两件很重要的事。
第一,开新能源车跑长途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对新能源车的续航和补能越来越有信心了。
第二,也是更关键的,我们的高速充电网络,正在变得越来越给力,已经能够基本扛住这种节假日高峰期的巨大压力了。
以前那种几十辆车等一个桩的极端情况,虽然在个别热门路段可能还会有,但整体上已经大大缓解了。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的苦功夫,是真金白银投进去,一个桩一个桩建起来的。
可以说,过去让无数车主头疼的“充电难”问题,正在被我们一步步地攻克。
当然,我们看到的只是假期高速上充电不那么难了,但这只是水面上能看到的一小部分。
水面之下,支撑着这一切的,是一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的庞大产业。
根据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总数已经突破了一百四十万家。
一百四十万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已经不是一个行业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生态系统。
这里面,不仅仅有我们熟知的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造车的,还包括了上游挖矿的、提炼锂材料的,中游生产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下游负责销售、建充电桩、搞维修保养、做电池回收的等等。
成千上万家企业,就像一部精密机器里的无数个齿轮,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咬合,共同推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这辆巨轮滚滚向前。
这个庞大的产业军团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回顾过去十年,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基本上是一路向上。
特别是在2021年,那一年新注册的公司数量直接翻了一倍还多,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百。
那段时间,资本和创业者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猫,蜂拥而入,都想在这个火热的赛道里分一杯羹。
到了2023年,全年新注册的企业数量更是第一次超过了三十万家,达到了一个顶峰。
虽然今年预计会比去年稍微少一点,但依然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这说明,即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百四十多万家企业里,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成立时间还不到三年。
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兵”也占了超过两成。
把这两部分加起来,成立时间在三年以内的企业,占比接近百分之六十。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个行业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正是这些新加入的玩家,不断带来新的技术、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务模式,逼着老牌企业也不得不加快创新的步伐。
这种激烈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消费者。
因为有了竞争,车的性能才会越来越好,价格才会越来越亲民,充电服务才会越来越完善。
那么,这一百四十万家企业,都聚集在什么地方呢?
数据显示,华东地区是绝对的核心地带,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都集中在这里,比如上海、江苏、浙江这些地方。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里本来就是我们国家制造业最发达、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上下游无数的配套企业在周边安家落户。
同时,这里人才多、资金足、市场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除了华东,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也实力强劲,聚集了比亚迪这样世界级的巨头。
再往内陆看,华中、西南、华北等地也都在积极布局,形成了各自的产业集群。
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不是某个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张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大网。
所以,当我们下一次在节假日开车回家,在服务区轻松惬意地给车充上电,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继续上路时,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在这背后,是国家强大的基建能力,是一百四十万家企业组成的产业大军,是无数工程师、工人和创业者夜以继日的努力。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巨大力量,共同托举起了我们今天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绿色的出行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