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到底为啥要琢磨个“热效率”出来,还一个劲儿往高里卷?你开车的时候,真有人会在意“热效率多少多少”这几个字吗?其实,大多数人哪怕天天汽车上下班,根本感知不到什么热效率的提升,满脑子都是“油价又涨了”“车子得保养”“啥时候能换新能源”。可就是这种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数值,却代表了汽车工业“卷上天花板”的姿态。
说到底,“发动机热效率”,其实就是一套看谁能把一升油榨得最干,把加到油箱里的钱尽量转化成车轮的滚动,多一点、哪怕就多那么一丢丢。热效率高就意味着损失的能量少——你是不是也想问:不是很简单吗?提高热效率,省油啊,环境保护啊,谁不想?问题是,这玩意难提!市面主流的汽油发动机拼死拼活撑死也就是40%出头,偶有一两个号称46%。每提高百分之一,人家研究院里得掉多少头发掉多少根胡子?咱大概体会不到。
所以这次奇瑞搞出个48%的热效率,行业内外震了是有原因的。你可以质疑这到底能省多少钱、能改善哪点体验,或许问,这不是混动、插电、纯电的大潮里有点“逆风叫嚣”吗?但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没想到中国整出来了”的信号。咱要不问问自己:凭啥我们总觉得行业顶尖技术都是欧美日的专属?我们中国厂商就这水平?奇瑞这事,多少让人有点“错位感”——你凭啥能?你怎么能?可人家还真就闷头干成了。
咱老百姓关心的,是省油、省钱、耐用。倒不用太迷信某个专业术语。可我真建议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奇瑞、比亚迪这些企业,不是一门心思都扑在“怎么更炫酷”“怎么更高大上”,反倒是像个中年人一样“抠得很”——省一滴油都攥住不撒手?你说,车子轻了,电池大了,这些新花样,当然好;但在真正在路上跑、加油站里加油、修理厂里保养的时候,这一切最务实的,恰恰是发动机的“那一口气”——热效率越高,省心省钱,环保就做到了,不用天天喊口号。
奇瑞搞这个48%,你看他们连发布会都不咋办,灯光也没有,工程师直接实验室鼓掌了事——其实,有点浪漫啊。你琢磨,这事儿要是搁别的圈子里,前头该买多少热搜,拉多少专家、名人站台、PPT得多花里胡哨啊?但奇瑞,“闷头干大事”,这四个字的气质,确实有点中国制造早年间的范儿——不说大话,反正我越抠越高,爱羡慕不羡慕。
这里就有意思了。有人会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卷内燃机,直奔电动不是风口吗?你看人家美国一堆州、欧洲各国,要禁燃油车了,这不明摆着逆势?可咱别忘了,全球90%以上的车,今天跑的还是油混动,纯电不是随便哪都有好充电桩,燃油效率高,依然是大多数人口袋里的“救命绳”。特别是一堆发展中国家和广大农村地区,新能源的水土未必适。你要是能在最常见、最普通的燃油车上省出来,这才是“普惠”不是吗?奇瑞没那么多耍花枪的心,直接往最难啃的骨头啃下去,还真咬下来了。
48%,这不是小进步,是行业的“翻篇”。每1%提升,都堪比百米赛跑突破9秒80。中国自己的工程师、实验室,从一颗颗零件、无数次失败、生生把这一道门槛跨过去了,这种劲头,其实比你拿着一叠新车型设计方案在国际车展摇旗呐喊要牛得多。有种“不是我不显摆,是我的骄傲你看不懂”的意思。
有朋友肯定会问:这个数字和我家停车场的混动车型和电动车有啥关系?最明显的,你能直接感受到啥改善?我觉得,省油数字够直接了吧。就是油耗直降,每年能省下几千块,多跑点长途都能心里打个底儿。那有人又说,现在光说省钱没意思,安全感,静谧性,行驶平顺,三大件的可靠性,这些体验上能不能有变化?答案是肯定的。热效率高到顶端,是发动机持续满负荷工作都能“气定神闲”,出来的动力平顺,车厢更安静,寿命更长。这是从本质优化了汽车的“骨头”,不是美容贴片那种小动作。
再深入想一层,奇瑞近年来推的技术是全开放的,甚至号称要做“开源”,拉全球厂商一起搞,一点不藏着掖着。这点和以往中国制造“闷在家里后厨炒一锅”的思路是两码事。这相当于调味秘方都放在大广场上,大家有本事都来用,没什么好神秘。你琢磨,这要是十年前,中国敢跟世界说开放发动机核心技术?做梦吧!这一回真有点“立标准”的意味,咱不追着别人屁股跑,是想头一次做出自己的路,让别人围着我们打转。这,就是一代人技术积累熬出来的底气。
有些人对奇瑞还停留在“只会做低价车、外销便宜货”的旧印象,这几年你会发现,全球布局做得其实比许多大牌还远。中国车企往欧洲、拉美、中东输出,面对的标准障碍、实用考验,绝不比家门口轻松。能站稳脚跟,就是靠这种一分一厘的技术功夫。不是靠几场营销、几个明星代言立起来的。
这一回,鲲鹏天擎发动机的故事,说到底,是技术人的信仰,是几十年如一日积累的结晶。也顺便给所有做行业的敲了个钟,别以为风口天天换,基础技术就没人干了。你要没有这种技术底蕴,市场再热闹,也只是下游卖场的烟火短暂;可你真拿出压箱底的绝活儿,那才有资格谈未来、布局新世界。
最后,再问一遍: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中国注定是汽车技术的“第二梯队”?这种自我设限哪来的?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咱能苦干实干出世界第一,能抠细节、能扛挑战,为什么要低头?汽车这事,看似高大上,本质就是一帮人咬住难题不撒口,哪怕全世界不信你能。等风口来了顶一浪,不如自己抡起锤子干一票。
再过些年,也许这个48%还会被突破,新能源的份额还会爬高。可我真觉得,像奇瑞这样企业的闷头苦干,才是制造业的本色——不说大话,不掺假货,不自卑。这一股劲儿,就是咱中国人立得住的根。不信你等着,这还只是开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