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真相!全球车企高负债,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身边老王最近又开始吐槽,说什么新闻天天说中国车企“高负债”,一副要完蛋的样子,吓得他连新车都不敢下单。结果我拉着他去喝茶,掏出手机翻了半天财报数据,他直接愣住了:“合着咱们国内这点‘负债’,在全球都排不上号?”真是被吓大了。
福特、通用、大众这些国际大佬,2024年最新财报里头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刺激。福特84.27%,通用76.55%,大众68.92%。你没看错,这就是人家动辄上万亿营收的大厂标配。我那同事小张听到这个数差点把奶茶喷出来:“这玩意搁咱家账本上早就慌疯了,人家还活蹦乱跳。”生活有时候就这么离谱。
回头看看国内主流品牌——蔚来87.45%、赛力斯87.38%、比亚迪74.64%,吉利、上汽、长安和某车企也全在60%以上。听起来好像挺高,但跟国际巨头一对比,这哪儿算啥“爆雷”?而且最关键的是,比亚迪半年不到就从74%多降到了70%出头,今年再往下冲个六字头毫无压力。这速度,有点像我减肥前两周,每天少吃两口饭体重哗哗掉,就是后面容易平台期……
其实汽车行业本来就是重资产,前期投入贼大,不砸钱怎么建厂?研发怎么搞?规模越做越大,总负债自然水涨船高。大众2024年营收2.5万亿,总负债3.4万亿,是同期营收的136%;丰田2.2万亿营收,对应总负债2.7万亿,也超过123%。福特1,3000多亿元收入,总负债1,7000多亿元,都已经超130%的节奏。这些数字摆出来,小区楼下卖煎饼果子的老刘估计能直接脑壳疼:这不是欠银行的钱够买几百套房了吗?
国内呢?比亚迪7771亿元营收,对应5847亿元总负债,只占75%;吉利5748亿元收入,5047亿元总负;奇瑞1822亿收入1749亿总欠账;上汽6276个小目标进账6104个目标欠款,全低于100%。大家伙自己琢磨,这到底谁更健康?
有次和修理厂师傅聊天,他顺嘴一句,“现在国产品牌靠谱得很,大企业资金链紧绷我们才怕呢,可实际你看看他们那现金流,比咱手里的螺丝刀还稳当。”话糙理不糙。
但这里还有门道:不能光盯着“总”字,要分清楚有息还是无息。有息才是真正考验企业扛压能力的地方。有息,就是向银行借的钱、发的公司券,要付利息,每个月准时扣款那种压力山大的感觉。而无息嘛,多是供应商货款啊员工工资税费啥,还没到日子不用急。
丰田1,8700多亿元有息,占全部68%;福特1,1000多,占66%;大众10,000多个小目标只占32%。国外这些龙头,对金融杠杆依赖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朋友去年刚跳槽去德国,说老板天天念叨现金流管理,那焦虑劲儿跟抢红包似的。
反观我们自家的主力军:吉利860多个小目标只占17%,奇瑞211仅12%,某知名品牌168也是12%左右,比亚迪最夸张286,仅5%!放眼全球,你找不到第二家这么佛系控风险的大牌。这么说吧,就像隔壁老李打麻将,从不借钱输光,一直兜里揣零钱悠哉游哉,看谁先慌手脚呗!
有人问为啥会这样,其实也简单,中国市场竞争太卷了,各路玩家生存欲望极强,加之政策监管严苛,所以大家对资金安全线特别敏感。“别拿未来赌明天”,这是不少国产汽车人挂嘴边的话。不信你去问问那些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更关心每月回款周期长短,而不是新闻上的危言耸听数据。“合作账期要是拖太久,我们工人工资咋发?”这是很多中小供应商老板经常抱怨的问题。
来看细节,应付账款(也就是采购后暂时没付款给供货方的钱)比例其实很能说明问题。蔚来52%、长安49%、某知名品牌39%、上汽38%、比亚迪31%。比例越低代表企业结算快、不压供应链血汗钱,更健康。我表弟去年刚进一家新能源零部件公司,说他们最喜欢跟结算快的大客户合作,“过年才能安心睡觉”。
至于具体周期,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奇瑞143天付款周期,某品牌163天,再往后蔚来195天、长安200+……但圈内人都懂,这已经属于行业正常水平,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要论良心,比亚迪127天堪称业界楷模,一位网友调侃:“等到账就像拆盲盒,不过BYD基本不会让人失望。”
身边还有段子手朋友专门研究各类财经八卦,他看到这些数据后一脸坏笑地总结,“原来唱衰中国制造的人都是‘数学不好’系列选手!”网上热评更狠:“美欧日顶级玩家都是靠贷款续命,中国自己攒钱造梦,被黑成‘危险’也是服气。”
想起之前逛展会,一个外地来的采购经理现场讲经验谈,“今年找合作对象第一条,看对方是不是及时结帐,不然年底全靠喝西北风。”他说这种判断标准,在海外同行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因为欧美很多整机厂本身长期依赖金融杠杆操作,本土产业链习惯被拖几十甚至几百天。他还顺带感叹了一句:“怪不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卷成这样,有底气!”
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高不高的专业术语远没有价格香和售后爽重要。但如果真的担心厂家资金链断裂导致售后没人管,那确实可以翻翻公开财报瞅瞅哪些企业现金充裕、有能力按时支付上下游费用。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结构分布,中国主流自主与合资品牌基本盘非常扎实,该花的钱舍得花,该省的时候精打细算,不搞花架子,也不给市场添堵。“别人唱衰,我照样买单”——朋友圈晒新提爱车的小杨留言如是写道,还配了一张洗刷刷后的蓝色新SUV照片,看起来喜滋滋滴哈!
最后抛个互动梗,如果让你在购新车时必须选一家三个月内必定按合同给供应商全额付款、不拖延一天且经营稳健的大牌,你会优先考虑哪一家?欢迎大家带图晒票据或分享真实提/修/维经历,下次见面请客喝奶茶奖励一下幸运锦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