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麦克风,能把一台车的气氛点炸,没什么比现代人的朋友圈更灵敏——听说全新问界M7“幸福旗舰”搭载了车外麦克风,评论区炸成了锅。还没等深圳发布会现场话筒打开,一大群朋友百米冲刺式脑补:隔着车窗骂人算不算远程语音指令?人性多复杂,车外麦克风就有多精彩。
雨正下得不紧不慢,外卖哥抱着三袋快递,在M7车前左右腾挪。车钥匙淹在了茫茫包里,一只手结结实实被纸箱压着麻了。他憋着老大一口气,终还是对着车头喊了句:“后备箱开!”一秒,车尾灯眨了眨眼,后厢自动弹开,仿佛暗中配合的小偷与保险箱。这场景,多少和人们想象中的炫酷智能有点不一样,却实打实解决了生活的痛点——不炫技,只服务人性里最懒的一面。“懒人经济”,是敢用麦克风爆改的底层逻辑,往往不是你要的最花哨,而是你最需要的最愚蠢的那一招。
当然,围绕智能的悬念不止于麦克风。参数表一展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如同豪车玩家晒配置一般密集。但多数驾驶员关心的,只有一句话:你敢让我少踩几次刹车吗?192线激光雷达是华为这一轮品牌技术洗礼的核心。据说,这玩意儿功能强到可以识别前方两米远的塑料袋和石头,不会错把风吹来的超市塑料袋当做岩石,来一脚让你头撞方向盘。这就是“幽灵刹车”的终结者,优化后的智能不只为科技大佬设计,也是所有普通驾驶员避免被后车喇叭狂轰滥炸的救赎药。
说回舒适,零重力座椅号称“太空舱同款”,实际体验下来——腰不酸了,腿不麻了,服务区的露天沙发都成了时代眼泪。副驾终于肯和你轮流开车了,长途自驾党内流行起一句黑话:“换座不换驾驶权,幸福互相输出。”1600公里增程续航,纯电700公里,把油和电的焦虑装进后备箱。北京开到上海不充不加,再也不会见缝插针地找充电桩,那种刀锋上的续航恐惧感,像发烧后退烧一样消散在风里。开汉兰达的老哥一边琢磨着油表,一边决定今晚去健身房自救,不让高油耗成为社会性死亡的导火索。
麦克风之外,车顶激光雷达成为新的视觉风景线,俨然城市蘑菇总动员。这也是资深吐槽党最爱的梗:选装版可以不要,毕竟“美观也是一种科技进步”。五米车长,三米多轴距,尺寸上的优越感在狭窄小区车库里却变得有些尴尬。如果自动泊车比你自己停车还熟练,多少显得人类驾驶员成了多余的对象。自动化与人性对峙,谁比谁更懂停车的艺术?
这里想起自己前些年参与案件调查时,遇到一辆车临时停在案发现场门口。那时候技术没现在这么先进,语音唤醒还是科幻电影段子。现在想想,如果当年有个车外麦克风,我是不是可以对着车吼一嗓子:“先闪开!”结果案情还没调查完,车自动移了位,把围观群众都震撼地打傻。刑侦日常虽无智能车,但麦克风的逻辑其实很刑侦——“解放双手,保留智商”,别人用来喊后备箱,我可能用来驱车破案。
当然,黑色幽默裏也有一丝职业自嘲:技术进步总让人感觉自己在退化。以后停车不用亲自下场,比对案情只需喊一声“查证据”,是不是哪天我自己也成了智能化的背景墙?这世界的进步,有时候像是给人做心理按摩:你不用那么聪明,就能显得很聪明。可惜智商省下来,现实还是不省心,案子里依然藏着那些理不清的、说不完的复杂纠结。
单看麦克风,表面上是为“懒人”“社交”“救急”而生,深层面用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解决了人车间的沟通障碍。哪怕有一天对着车吼话“开门”,车没听明白,反手一句“请用普通话重新输入”,现实的无奈和科技的敷衍恰好对上节奏。一场科技革命,有时只是让人生多了一些新型尴尬。
最后回到那个问题:如果车外麦克风还能识别方言,那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川普指令”和“东北话指令”打架的局面? 在某些案子的现场,或许还真能遇上“同声不同调”——你喊一句“等会儿”,车以为你在下指令,实际你是在和自己较劲。人机沟通,终归还是人和人自己的沟通。
你最想让汽车听懂哪句暗号?是“等我五分钟”还是“载我去远方”?或者,只是一句“停车别乱跑”。科技已然改变生活,但生活的复杂和幽默,还得靠我们自己慢慢拆解。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