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标变革争议:别克标致设计背后的品牌博弈
三个盾牌平行排列。取消了圆形外环。这就是别克的新标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时愣住了。
这真的是别克?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标致也完成了换标。狮头造型更加扁平。线条极简到近乎抽象。
两个百年品牌。不约而同选择了相似的设计方向。
但争议声随之而来。
有人说像指甲刀。有人说失去了灵魂。还有人说这是设计上的倒退。真的如此糟糕吗?
让我们看看数据。
别克2023年销量同比下降19.7%。标致在欧洲市场也面临压力。表面看似乎是换标的错。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电动化转型需要新符号。
传统车标承载着燃油时代的记忆。立体的金属质感。复杂的装饰线条。这些在燃油车上很协调。但在电动车上呢?
极简主义成为新趋势。
特斯拉的T字标。理想的简洁线条。蔚来的扁平设计。都在证明一件事:电动车需要不同的视觉语言。
别克全球设计总监解释说:“这不是一次轻率的改变。我们研究了18个月。”
三个平行盾牌代表什么?
安全。可靠。进步。这是官方的解读。也是品牌对未来的承诺。
但消费者为何难以接受?
情感联结被突然切断。
一位别克君越车主说:“老车标让我想起父亲的第一辆车。那是家族的奋斗史。”符号背后是记忆。是情感。是认同感。
新车标打破了这种联结。
设计语言也存在代际差异。
年轻消费者偏好简约。年长用户更看重传承。如何在创新与延续间找到平衡?这是个难题。
市场反应两极分化。
社交媒体上。批评声不绝于耳。但在设计圈内。却有不少人点赞。认为这是必要的突破。
究竟谁对谁错?
或许该换个角度思考。
宝马在2020年换标时。同样引发轩然大波。如今呢?人们早已习惯那个透明的圆形标志。
时间能改变一切。
但品牌不能只等待时间。
需要主动沟通。需要讲述新故事。需要让消费者理解变革的意义。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视觉更新。
而是战略转型的宣言。
看看别克Electra概念车。流畅的线条。科技感的内饰。与新车标完美融合。这时你会发现——
它本该如此。
标致也在做同样的事。新Logo出现在e-3008上。毫无违和感。仿佛天生就该这样。
这就是答案。
设计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须与产品。与品牌。与时代对话。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或许五年后。当电动车成为主流。当极简主义深入人心。我们会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是对的。
变革总会伴随阵痛。但停滞不前的代价更大。对于别克和标致而言。这场冒险才刚刚开始。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