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买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和增程车怎么选的话题,在网上吵得是沸沸扬扬。
很多人都看到一个说法,就是有三类人去买增程汽车,那钱基本上就等于打了水漂,不少专家也劝大家在掏钱之前一定要三思。
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最实在的大白话,聊聊这背后的门道,看看您究竟适合哪一盘菜。
首先,咱们得聊一个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比车本身的价格还重要,那就是您家里或者小区里,到底能不能安一个属于自己的充电桩。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充电盒子,它基本上就是划分纯电车主幸福感的一道分水岭。
如果您住的小区有固定的产权车位,物业也比较开明,允许您安装私人充电桩,那么恭喜您,纯电汽车对您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其省钱的工具。
现在很多地方的电价都实行峰谷计价,到了晚上十点以后,一度电可能只要三毛钱、四毛钱。
咱们算一笔账,一辆普通的纯电家用车,百公里耗电量大概在15度左右,用家里的谷时电价充电,跑一公里的成本还不到六分钱。
这是什么概念?
您每天上下班开个五十公里,一天的交通成本还不到三块钱,比挤早晚高峰的地铁可能还要便宜。
这种实实在在的省钱,会让您在每次路过加油站,看到那不断上涨的油价时,都感到一种由衷的庆幸。
对于这类有稳定充电条件的家庭来说,纯电车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选择,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都能达到顶峰。
但是,情况反过来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果您是租房子住,车位全靠每天下班回家抢;或者您住的是那种建成几十年的老小区,小区的电网负荷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别说安充电桩,夏天多开几台空调可能都会跳闸。
在这样的情况下,纯电汽车的“省钱”光环就会迅速消失。
您将不得不依赖公共充电桩,而公共充电桩的电价可就没那么友好了。
商业用电加上服务费,一度电充下来一块五甚至两块钱都是常态。
这样一算,您每公리의成本就飙升到了两三毛钱,虽然还是比油车便宜一些,但那种巨大的成本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更关键的是时间成本,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空闲的充电桩,然后在车里或者充电站旁边无聊地等待一两个小时。
这种下班后还得为车“加班”的感觉,足以磨灭掉驾驶新能源车带来的所有新鲜感。
这时候,增程汽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它用油发电的成本不低,每公里可能要花五六毛钱,但它给了您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自由。
您不用再为充电而焦虑,没电了就去加油站,三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这种从容和确定性,是那些在充电桩前排队的纯电车主无法体会的。
其次,咱们要说说政策上的区别,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的朋友来说,尤其重要。
很多人觉得,我买了新能源车,挂上了绿色的牌照,就等于拿到了城市里的“通行证”,可以无视各种限行政策了。
这个想法,其实只对了一半。
以北京为例,政策规定得非常清楚,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享受不受工作日尾号限行影响的待遇。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我们今天讨论的增程汽车,虽然也挂绿牌,但在限行政策上是和传统燃油车同等对待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您花了几十万买了一辆增程车,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工作日的通勤限行问题,结果发现该限行的日子一天也少不了,那这笔钱花得就有点冤枉了。
这个绿牌的价值,在您最需要它的时候打了对折。
所以,如果您身处这类有着严格路权区分的城市,并且购车的核心诉-求就是为了获得全天候的通行自由,那么纯电动车才是您唯一正确的选择。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使用场景的匹配问题。
这直接关系到您买的车到底是不是物尽其用。
第一类容易“白扔钱”的,就是那些为了极少数的长途出行,而牺牲了日常使用经济性的城市通勤族。
很多人在买车时,心里总有一个“万一”:万一我哪天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万一过年我要开回一千公里外的老家呢?
这种对未知旅途的担忧,也就是所谓的“续航焦虑”,让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增程汽车。
他们觉得,有油有电,心里踏实。
可现实情况是,在一年365天里,他们可能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每天的活动半径都不超过五十公里,完全在纯电续航的覆盖范围之内。
那台作为“定心丸”的发动机,一年到头也启动不了几次,绝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个增加了车重和成本的“累赘”。
它虽然在沉睡,但您却要为它的存在持续付费。
每年一次的发动机保养,更换机油、机滤,至少要花掉四五百块钱。
这笔钱,对于纯电车主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
您为了那一年可能都发生不了一两次的“诗和远方”,却在日常通勤中承担着更高的电耗(因为车更重),并且还要额外支付一笔保养费,这笔账算下来,确实不太划算。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增程汽车一棍子打死。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它又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比如,您是一位户外露营爱好者,每个周末都喜欢开着车往郊区或者山里钻。
这时候,增程汽车的外放电功能就成了“神器”。
当旁边的纯电车主还在小心翼翼地计算着开空调会消耗多少续航,担心回不了家时,您已经可以从车上接出电源,用电磁炉煮着火锅,点亮营地灯,甚至还能接上投影仪看一场露天电影。
只要油箱里还有油,您的增程器就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移动电源,这种“用电自由”带来的幸福感,是纯电车主难以体会的。
再比如,每年春节、国庆长假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象。
即便现在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号称充电五分钟就能续航两三百公里,但在巨大的车流面前,再快的技术也需要排队。
服务区里为了一个充电桩而争执不下的场面屡见不鲜。
而增程车主在这种时候,则可以轻描淡写地启动发动机,切换到燃油模式,在无数羡慕的眼神中潇洒离去。
那一刻,您会觉得,每年多花的那几百块保养费,是如此的值得。
说到底,选择纯电还是增程,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答案。
它更像是一道需要您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来解答的应用题。
网络上的各种争论,各种“鄙视链”,其实都源于大家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用车需求。
在做决定之前,不妨冷静下来,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 честно地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居住地有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条件吗
我每年真正需要单程驾驶超过三百公里的长途旅行有几次?
我的日常通勤,是不是一种常态化的、有规律的往返?
把这几个核心问题想清楚了,您心里的答案,自然也就浮现了。
汽车终究是服务于人的工具,能完美融入您生活节奏的,才是那辆最适合您的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