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7月初的新能源汽车圈,哪吒汽车成了最扎眼的热搜词。
不是因为新车发布,也不是因为销量暴涨,而是因为它的关联公司再次被法院冻结了20亿股权。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有人给这家车企的"金库大门"贴上了封条。
想象一下,你家经营了十几年的超市突然被人锁住了仓库,连货架上的商品都成了不能动的摆设。
这种窒息感,就是如今哪吒汽车的真实写照。
一、股权冻结到底多严重?
这次被冻结股权的众联天下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哪吒汽车的"钱袋子"。
这家公司注册资本20亿,相当于给整个销售体系撑腰的保险箱。
现在这个保险箱被贴上封条,意味着哪吒汽车连卖车回笼资金的路都被堵死了。
更扎心的是,这20亿股权早在今年1月就被冻结过一次。
就像信用卡刚解冻又刷爆,半年内连环两次冻结,法院的封条直接给企业现金流判了"死刑"。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法院的执行文书上,哪吒汽车的"资产健康证明"已经红得发紫。
二、停产8个月的车企有多惨?
去年11月按下停产键的哪吒汽车,到现在已经躺平8个月。
但诡异的是,工厂设备还能正常运转,400多名核心员工还在坚守。
这就像餐厅停业却仍给厨师发工资,但后厨早就没食材了。
翻看账本更让人心惊:
2021到2023年三年间,累计亏损183亿,相当于每天烧掉1600万。
今年1月国内零售量只剩110辆,连特斯拉单日销量的零头都不到。
最魔幻的是泰国z府那边,刚给了4.38亿人民币补贴,现在又暂停发放,活脱脱上演了一出"撒钱-收手"的变脸戏法。
三、新能源江湖的"冰火两重天"
就在哪吒汽车焦头烂额时,同行们却在上演"冰与火之歌"。
比亚迪巴西工厂新车下线,上半年海外狂销47万辆;
小鹏汽车掌门人放话"五年淘汰赛",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赛道上,有人冲刺有人跌倒,哪吒的困境恰好照见了行业的残酷真相。
这些造车新势力就像参加马拉松,前期靠融资当氧气瓶,中期拼技术当加速器,后期比运营是生存技能。
哪吒汽车显然在"资金管理"这门课上交了白卷:
三年亏损够买30架波音737,却没换来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四、46万车主的"信任赌局"
截至去年,哪吒累计交付46万辆车。
这些车主就像买了期房的购房者,现在突然听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
更糟心的是,海外工厂还玩起了"全散件出口"模式,泰国、印尼的工厂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
有车主在论坛吐槽:"去年提的车,现在保养都要找临时代理商。"
品牌信任度就像沙漏里的流沙,越漏越空。
当"黑马"变成"病马",最先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消费者。
五、5000万股权冻结背后的"生死时速"
哪吒掌门人方最近日子不好过。
名下4条股权冻结信息,合计近5000万。这位曾经的"造车英雄",现在身上背着103条限制消费令,涉案金额5877万。
他可能每天睁眼就要面对一串催债电话,比闹钟还准时。
但管理层还在做最后一搏。6月30日发布的《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就像在资本市场上举着"求收购"的牌子。
只是现在新能源赛道挤满了选手,谁还愿意接手这个"烫山芋"?
六、新能源泡沫的"照妖镜"
哪吒汽车的遭遇,照出了整个行业的隐痛。
当风口过去,那些靠PPT融资、玩资本游戏的企业开始现原形。
三年烧掉183亿却没能建立技术壁垒,这种"烧钱换市场"的老套路,终究被市场教育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哪吒的海外工厂全军覆没。
泰国补贴泡汤、印尼工厂停工,暴露了中国车企出海的软肋:
没有本地化根基的"散件组装",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就崩塌。
七、普通人的启示录
这场危机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1. 买车要认准"真技术":别被花哨概念忽悠,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2. 投资要盯紧现金流:账面亏损不可怕,现金断流要命;
3. 补贴依赖要不得:政策红利终会退潮,自身造血能力才是根本;
4. 全球化要接地气:海外建厂不是贴牌生产,得学会本地化生存。
站在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那片350亩的工业用地上,看着停转的生产线,或许该思考:
当资本热潮退去,什么样的造车企业才能真正驶向远方?
答案或许藏在那400多名留守员工的眼神里: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扳手和图纸,更是中国智造的未来希望。
这场危机终会过去,但哪吒汽车能否"涅槃重生",要看它有没有勇气刮骨疗毒。
毕竟在这个赛道上,留给落后者的容错空间,已经比新能源车的电池仓还要窄了。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