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蔚来公关造谣比亚迪,公开道歉背后各打算盘

这年头,吃瓜都得扣好安全带了。

前蔚来公关周浩然,冷不丁地在微博上捅了个娄子,指控比亚迪在幕后撺掇自媒体搞臭蔚来,结果呢?

崴泥了,灰溜溜地出来道歉。

前蔚来公关造谣比亚迪,公开道歉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这出戏码,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那味儿了?

一个前雇员,杠上了行业大佬,大佬还没支声呢,自己先缴械投降了。

这事儿的缘起,得回溯到2022年“车事纪”那条惹眼的视频。

就自带爆点:《比亚迪和蔚来,谁是韭菜收割机?》。

结论嘛,大致就是蔚来在海外低价倾销,国内高价圈钱,摆明了是“割韭菜”行为。

蔚来自然不买账,一纸诉状递上去,法院判“车事纪”伏低做小,赔礼谢罪。

本来事情到这儿,眼瞅着就要尘埃落定了。

结果周浩然横插一脚,爆料比亚迪是幕后黑手,给“车事纪”砸钱买热度、提供黑材料,现在人家惹上官司了,比亚迪却抽身事外,这不地道啊。

这下,事态升级了,直接演变成两个国产新能源龙头的明争暗斗。

周浩然认怂了,承认是自己瞎编乱造的。

但问题来了,他图什么呢?

前蔚来公关造谣比亚迪,公开道歉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仅仅是因为“前员工”的身份,想替老东家鸣不平?

还是说,背后另有隐情?

一种揣测是,这反映了新能源车市竞争的白热化。

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蔚来死磕高端路线,都铆足了劲儿想鲸吞市场份额。

商战嘛,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要是滑向恶意中伤,那就越界了。

另一种可能性,或许跟公关圈的“潜规则”有关。

汽车圈,公关战向来是刀光剑影。

时不时冒出“友商”的幺蛾子,有些是确有其事,有些则是无中生有。

周浩然或许是觉得蔚来吃了暗亏,想替老东家出口恶气,奈何手中没攥着实锤,就凭着臆测发了微博。

结果弄巧成拙了。

话说回来,这事儿也暴露出一些痼疾。

前蔚来公关造谣比亚迪,公开道歉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堪比光速,真假难辨,泥沙俱下。

一些自媒体为了抢眼球、恰饭,不惜铤而走险,造谣生事。

而某些品牌,为了狙击竞争对手,也可能暗度陈仓,利用自媒体兴风作浪。

“车事纪”的视频,狂揽40多万点赞。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问题的冰山一角。

有多少人没仔细甄别,就对视频里的说辞深信不疑?

又有多少人,在转发评论的时候,扪心自问过信息的真实性?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资本嗜血”时,是否忽略了信息传播渠道的把关不严?

平台有没有履行好审核的职责?

有没有对不实信息及时止损?

用户有没有修炼好自身的辨别能力?

前蔚来公关造谣比亚迪,公开道歉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这事儿也给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

良性竞争,无可厚非,但要堂堂正正。

靠泼脏水来抬轿子,终将玩火自焚。

比亚迪如果真像周浩然说的那样下黑手了,就算侥幸逃脱法律制裁,也会折损自身的品牌价值。

归根结底,汽车行业比拼的,还是硬实力和服务。

与其挖空心思搞些旁门左道,不如沉下心来钻研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毕竟,消费者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谁的车好开、谁的服务到位,他们心里门儿清。

周浩然道歉了,闹剧看似偃旗息鼓了。

但留下的问号,却并未烟消云散。

这起事件,宛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新能源车市竞争的残酷,也映照出信息洪流中的乱象。

但愿往后,我们吃瓜的时候,能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人云亦云。

也但愿各家车企,能把心思放在正途上,别老想着耍花腔。

毕竟,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