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标志着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欧洲市场战略布局的全新起点,也是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当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以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多位重要嘉宾出席了仪式。新总部占地3.2万平方米,选址于布达佩斯第11区,将为当地创造超过1200个就业岗位,其中60%为技术研发类职位。比亚迪还与罗兰大学等三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共同推动下一代高压电气化平台技术的研发。
这座占地3.2万平方米的总部选址布达佩斯第11区,坐拥交通枢纽与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匈牙利作为欧盟汽车制造枢纽的区位优势,构建起涵盖销售服务、车辆认证测试、本地化研发的完整体系。据悉,该总部将创造超过1200个就业岗位,其中60%为技术研发类职位,其研发中心已启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开发,并与罗兰大学等三所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攻关下一代高压电气化平台技术。承载销售与售后、车辆认证及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与功能开发三大核心职能,与匈牙利高校开展联合科研,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
这种技术积淀为全球化布局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比亚迪在匈牙利设立马克罗姆电动大巴工厂,首开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欧洲本土化生产先河;2023年启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跨越;2025年总部落成,则标志着研发、制造、服务全价值链的欧洲本土化闭环正式形成。
在启用仪式上,欧尔班总理指出:"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是制造能力,更是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动能。"这种转变体现在三大战略维度:其研发中心正将深圳总部的三电技术优势与欧洲工程能力融合,加速800V高压平台、高阶智驾方案的本地适配;车辆认证测试体系可满足欧盟严苛法规要求,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销售服务网络则计划未来三年新增50家体验中心,并与壳牌等企业共建充电网络。
这种深度本土化已显现成效。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欧洲交付量同比增长142%,在英国、意大利等重点市场,多款车型进入销量前十榜单。更值得关注的是,匈牙利生产基地的供应链本地化率将从当前35%向2026年50%的目标跃进,带动当地零部件产业集群升级。
"欧洲汽车工业历经百年沉淀,对产品品质有着极致追求。"王传福回忆起2024年的"冰雪考验":比亚迪组织工程团队在瑞典北极圈内进行冬季测试,针对北欧极寒环境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最终使车辆在-30℃低温下的续航达成率提升至83%。这种严谨态度同样体现在安全领域——比亚迪每年进行300多次实车碰撞测试,其刀片电池成功通过针刺、挤压、过充等52项安全测试。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是企业行为,更是中匈两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战略协同。匈牙利政府为此项目提供200亿福林支持,占总投资的20%,这种政企协同模式保障了长期发展。比亚迪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10亿欧元用于欧洲研发,重点突破车用操作系统、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
这种投入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位于布达佩斯的联合实验室已启动"多瑙河计划",联合博世、英飞凌等20家供应链企业,共同开发适配欧洲市场的800V高压快充系统。与此同时,比亚迪与罗兰大学合作设立"新能源汽车奖学金",计划每年培养150名工程专业人才。
随着比亚迪欧洲总部的正式启用,中欧新能源合作迎来了崭新的篇章。这座现代化的总部不仅将为匈牙利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还将推动当地汽车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通过与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比亚迪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加大在欧洲市场的投入,致力于打造更加智能、环保的出行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