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

当一款车被万人追捧,朋友圈刷屏,资本争相注资,我们总以为它就是未来的模样;可仅仅一年后,同款车却在经销商展厅里积灰,月销量跌到三位数,舆论风向也悄然逆转——我们是不是又一次被“风口”闪了腰?

这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潮电车新贵”Firefly萤火虫,正站在这个熟悉的剧本中央。它曾是年轻人的第一台GT,是女性用户的梦幻小车,是A0级市场杀出的黑马。2023年刚上市时,订单爆棚,等车要排三个月,社交媒体上“萤火虫色”成了潮流标签。可到了2025年,它的月销量已从巅峰时期的近万辆滑落到不足两千,部分4S店甚至开始清库存、送保养、加赠充电桩。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这头曾经发光的小虫,真的要熄火了吗?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我们不妨先拆解它的“高开”逻辑。当时,微型电动车市场正处真空期:五菱宏光MINIEV打下了市场基础,但形象偏“老头乐”;欧拉好猫、比亚迪海豚价格上探,却少了点个性。Firefly以“复古+科技”切入,圆灯、微笑前脸、马卡龙配色,精准戳中年轻女性和Z世代审美。再加上品牌方高调宣传“百万级设计团队”“全球首发智能座舱”,定价8.99万起,看起来简直是“性价比屠夫”。

可问题是,当一辆车被当作“时尚单品”来消费,它的生命周期会不会也像快时尚一样短暂?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回归。有位朋友去年9月提了萤火虫,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小甲壳虫来了!”半年后她却在群里吐槽:“续航虚标30%,冬天开空调直接打五折;高速不敢上,100码以上方向盘发飘;想升级自动驾驶功能?选装包要加8000块。”更让她崩溃的是维修——一个小灯坏了,等配件等了三周,因为全国就两家授权维修点。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这并非孤例。据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报告》,Firefly在“续航真实性”“售后服务响应”“智能化体验”三项评分中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同期,比亚迪海豚、吉利星愿、五菱缤果PLUS等竞品不断迭代,不仅补齐了设计短板,还在空间、安全、补能效率上全面压制。

有人会说:“它本来就是城市代步车,何必拿高速和续航说事?”——这恰恰暴露了问题的核心:当产品定位模糊时,用户期待就会失控。品牌前期宣传强调“智能”“GT基因”“全球设计”,让消费者误以为它是一台“小而全”的精品车;可交付时却发现,它更像一台“大号玩具”。这种心理落差,比产品本身缺陷更致命。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更深层的危机,是它所依赖的“网红逻辑”正在失效。2023年,靠小红书种草、抖音挑战赛、明星代言,Firefly迅速出圈。但当流量红利退去,复购率和口碑传播却没跟上。对比之下,五菱靠的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底层供应链能力;比亚迪靠的是刀片电池和三电自研的硬实力;而Firefly的母公司,至今未公布任何核心技术专利数据。

一位前车企战略部人士告诉我:“它更像一次精准的‘产品定义+营销组合拳’,而非长期技术投入的结果。一旦竞品反应过来,它的窗口期就结束了。”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那么,Firefly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吗?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也许不该这么快下定论。毕竟,日产的Leaf、宝马的i3,甚至特斯拉的Roadster,都曾被质疑“小众”“短命”,但它们为后续产品铺了路。Firefly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设计、个性和情感价值买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它能否完成从“网红”到“国民车”的蜕变。如果只是继续靠换色、联名、限时折扣续命,那它终将沦为汽车史上的一个注脚:一个被流量点燃、又被现实浇灭的“萤火”。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可如果它能沉下心来,把用户吐槽的续航、底盘、服务一个个啃下来,甚至像本田飞度那样,建立起自己的玩车文化、改装社区、用户共创生态——那这只小虫,或许真能飞出一片光。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下一个问题或许是: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还需要“慢下来”的车吗?

Firefly萤火虫销量骤降,再度昙花一现?-有驾

还是说,所有的“爆款”,都注定只能燃烧一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