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块买个车,你到底是想炫技,还是想试试狗扑通式掉坑?这“启境”要杀进高端智能市场,可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
这年头,谁还不是被智能汽车刷屏?2025年都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干到50%,街上如果来辆带华为logo的“启境”,光听名字就像是要开个科幻大片。广汽集团的头号人物冯兴亚,自豪地说这次要“再造新广汽”,架势摆得足,语气里都是冲着打破销量瓶颈去的。华为也不落下风,押上乾崑技术,想让自己的智能驾驶落地生根。按说科技巨头和老牌车企结盟,是要拼个王炸出来,可现实真能如愿吗?这事儿可悬着。
说起乾崑,这技术可不是闹着玩的。192线激光雷达,一米的地锁低到像打高尔夫,硬是能被它精准识别,沙尘暴来袭,隔着300米还得叫它“师傅”。更离谱是那套P2P泊车,车位到车位,连闸机、环岛这些折磨人的小环境都一把过,主驾都成摆设。华为还给座舱塞进去鸿蒙系统,一通语音操作想模糊点都难,7.5.10超环绕声场,坐车像进了影院。技术这么猛,听听都来劲,但埋下的噱头,还得看能不能真的让驾驶变成享受。
另一边,广汽也不只是打打酱油。靠着华望汽车这新壳子,产能和渠道都想革新一把。注册资本说得明明白白,整了15亿,广汽埃安又加了6亿,20万辆年产想着都心痒。渠道也下了血本,用户中心扎主城区,体验店冲商超,主机厂握大权,华为使点子。这“少商多店”,一招先,五大区率先入局,乌鲁木齐、长春这种二线三线城市都不放过。布局够广是广,但管不住用户心里咋想。
再说说买车这档子事。年轻人比以前灵活多了,政策倾斜,买车周期都缩了40%。他们更关心智能驾驶,车联网,啥传统核心三大件都得靠边站。启境推了纯电和增程两个路子,避开坦克700 Hi4-T那些硬碰硬的竞品。技术扶持,差异做足,可30万级市场问界M9一直是销量老大,这启境拿啥去拼?他们说不只要做“技术堆砌”,关键是场景创新和情感沟通。说白了,这车不能只会卖硬本事,还得懂点生活。蟹行模式,山路灵活都能提升一半,AR-HUD来个投影,坐车成了看电影,听着像是给后备箱加了台电视,不知道体验咋样。
这合作到底能不能走远,没几个人敢打包票。广汽想靠资源集中,“再造新广汽”毕竟不光喊口号;华为更盼“启境”成高端样板。广汽六月逆袭涨了27.5%销量,说白了也是技术架构和续航的事儿,1200公里真不是闹着玩。传祺M8大师级别油耗干到4.8L,每公里比喝凉茶都省。启境的技术+生态模式有点意思,但都落到实际生产和市场规模上才能见真章。赛力斯问界系列能翻3倍销量,那是成本、智能系统和渠道全流程到位,还得扛海外政策的风险,国内市场还要本地化适应,一环扣一环。不懂文化,碰壁都得自己硬吃。
这年头汽车市场变得不认人了,智能化技术决定涨势,生态拼的是底气。启境到底能不能打破50%智能车渗透率之后的新瓶颈,谁说的都不算数,看年轻人怎么投票最管用。硬核科技是底,用户共创是魂,摆上30万,不只是为了出门不被堵,还要爽得有价值。这点上,启境算是有劲头,至于能否真的赢,恐怕还得看品牌和用户能不能聊得来。车卖出去容易,用户心里住下来难。
说到智能汽车,被技术绑架还是情感驱动?有人说我买车就是图个面子,也有人光为了那一套自动驾驶,出门都不想自己踩油门。启境要收割的,正是这批“敢为先”的新买家,政策一松绑,决策周期跟买奶茶一样快。你说这是一种新需求,还是又一轮消费降级?广汽和华为的合作算不算真正的整合,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玩各的?这一拍即合,是朋友成了亲家,还是亲家变成网友?
还有更深层次的事儿没解决。比如规模化能不能真降成本,智能驾驶系统能不能走出中国,海外市场地缘政治风险挡着,想扩展不得不头疼。国内生产要讲地方习惯,人情世故拧不过来。技术比天高,生态靠用户,品牌背后还得接上认同。不知道你怎么想,买车是不是不再只是“开得远,能拉货”,而是看你能不能来场全新的汽车社交革命?有人说,“这年头开智能车,像穿潮鞋,图的就是个不一样。”你认同吗?
这就是现在的30万级智能车市场,风口大开的背后,谁先跳下去谁先凉,谁能最后坐在车里吹着空调,享受自家影院?启境能成高端样本,还是像热炒的新品一样昙花一现?华为和广汽能不能一拍两散之后,真的合二为一?也许明年新能源车满大街都是启境,也可能还在试水。车圈这摊水,浑得很,也冷得很,风浪停下来还早着呢。
回头想,30万买个“启境”,你是冲着科技,还是盯着生态?到底什么才是年轻人的新消费标准?这故事,还没到说完的那一页。你看好华为和广汽这步棋吗?你要是有不同的想法,评论区见,咱一起聊聊,到底是技术出新,还是人会更快变心?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